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心理护理 > 正文

幼儿期心理健康

  幼儿期(3岁~6、7岁)心理健康是护理心理学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

  幼儿期又称学龄前期。此期幼儿大脑的发育接近成人,言语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并初步掌握书面语言,这使儿童有可能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随着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表

  现出活泼好动,求知欲和模仿性较强,能参加简单的劳动和学习活动。幼儿心理过程的自觉性、目的性、随意性开始发展起来,初步的抽象概括思维,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的能力也开始发展。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有了发展,但自我行动易受外界事物或情境的引诱而发生转移。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初步能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按成人要求逐步掌握社会规范。儿童在幼儿期的发展,为进入学校从事正规学习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可从以下着手:

    (1)引导

    幼儿个性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发展,独立愿望增强,常要自行其是。这时,父母要善于因势利导,善于给孩子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孩子探索未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尽早启发孩子的思维。

  (2)教育

  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父母要以自身的榜样来影响和教育孩子,使其能懂礼貌、讲卫生、与人和睦相处、助人为乐。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无原则地满足,而要耐心教育,说明道理,指出错误,帮助改正。

  (3)尊重

  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儿童应该被尊重,批评要注意方式,不要伤害其自尊心。从小培养孩子自尊、自信、自制,维护做人的尊严,使孩子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