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和解少阳剂-中药士考试

和解少阳剂-中药士考试辅导

和解少阳剂,适用于伤寒邪在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常用柴胡与黄芩或青蒿相配的主组方。兼有气虚者,佐以益气扶正之品,以防邪深入;若兼湿邪者,佐以通利湿浊之品,导邪下泄。代表方如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另外,疟疾由邪伏膜原所致,以往来寒热为主症。膜原居半表半里,古人亦有“症不离少阳”之说,所以本节方剂亦可用于治疗疟疾。但疟疾有多种证候,治法与方剂也不是和解剂所能概括,仍应根据证候予以辨证选用恰当的治法与方剂。

小柴胡汤

《伤寒论》

组成 柴胡半斤(24g) 黄芩三两(9g) 人参三两(9g) 甘草三两炙(6g)半夏半斤,洗(9g) 生姜三两,切(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和解少阳医|学教育网整理。

主治

l)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

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 本方为和解少阳,治疗少阳证之主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一旦邪犯少阳,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故往来寒热,为少阳证之典型症状。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其支者,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故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故见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之症。肝胆郁热不解,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心中烦热,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舌苔薄白,是邪在半表半里,未入里化热之征。脉弦是肝胆为病,少阳经气郁滞,不得疏泄之主脉。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而寒热发作有时,系邪热内传,热与血结,故经水不当断而断。

根据以上病机,治疗之法,宜和解少阳。方中柴胡味苦平微寒,主升主散,为少阳经专药,用之轻清升散,可清透少阳半里之邪从外而解,重用为君;黄芩味苦寒,善清少阳相火,使半里之邪,得以内彻,故为臣药;君臣配合,一散一清,共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既扶正以助黄疸祛邪,又实里以防邪入,亦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为使。

配伍特点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脾胃调和,则诸证自除。

证治要点 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苔白,脉弦为证治要点。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按协议重学

14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