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梗死是外科执业医师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与广大考生分享!
[病因病理]引起脾梗死的疾病常为二尖瓣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动脉炎、脾动脉瘤、动脉硬化等疾病。当有门静脉高压等导致的脾肿大时,更易出现脾梗死。
脾梗死的病理学变化为贫血性梗死。在脾淤血时,贫血性梗死病灶周围有出血带。梗死的病灶常为多发,表现为尖端朝向脾门的楔状分布。有时脾梗死还可伴发脾内出血。
[临床表现]可以无临床症状,亦可以引起左上腹痛。
[影像学表现]
1.超声表现:脾脏可增大,或有变形,病变常靠近前缘部,大小不等,呈楔形或不整形,内部回声不均匀,可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区,或有散在的强回声于其间。
2.CT表现:1)梗死灶多发生于脾前缘处近脾门的方向,平扫时为低密度区。
2)梗死灶呈三角形或楔形、底近脾的外缘。尖端面向脾门。
3)增强扫描显示更为清楚。脾密度增高而梗死灶不增强,对比更好。
4)脾梗死灶在急性期(8天以前)呈低密度区,不强化;在慢性期(15-28天)则密度逐渐恢复正常,由于已出现瘢痕组织,瘢痕收缩可引起脾脏出现收缩变形情况。
5)若整个脾脏梗死。则在增强扫描时,整个脾脏呈不强化现象,只有脾包膜有增强现象。
特点:脾梗死有高度不治而愈的倾向为其特征。
[鉴别诊断]需与脾淋巴瘤、脾结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