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理论 > 中药炮制 > 正文

黄芩炮制不同性味变化疗效有差异

黄芩出自《吴普本草》:黄芩,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茎空,中或方员,高三、四尺,四月花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别录》:黄芩生秭归川谷及冤句。三月三日采根,阴干。陶弘景:黄芩,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有之。圆者名子芩为胜,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惟取深色坚实者为好。《纲目》: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或云西芩多中空而色黔,北芩多内实而深。

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在应用上有生用、炒用、酒炒、炒炭的区别,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功效有一定的差异。

生黄芩:偏于清热燥湿,多用于湿热病症,如湿温、黄疸、泻痢、热淋等证,常与滑石、通草、豆蔻、栀子等配伍。

酒黄芩:偏于清肺热,多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常与半夏、南星、贝母、石膏等配伍。

炒黄芩:偏于清热泻火安胎,多用于气分热造成的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

黄芩炭:偏于清热止血,多用于内热旺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医学|教育网咳血、衄血、便血等,常与生地、白茅根、三七等配伍。

中医专家提醒:《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2024年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