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了有初级药士考试复习的知识点,供广大考生参考,如下:
在流行期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流感并不困难,但要确诊或流行监测时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和快速诊断方法。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通常采取发病3日内患者的咽洗液或咽拭子,经抗生素处理后接种于9~11日龄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于33℃~35℃孵育3~4天后,收集羊水和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如血凝试验阳性,再用已知免疫血清进行血凝抑制(hemo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鉴定型别。若血凝试验阴性,则用鸡胚再盲目传代3次,仍不能出现血凝则判断病毒分离为阴性。也可用组织培养细胞(如人胚肾或猴肾)分离病毒,判定有无病毒增殖可用红细胞吸附方法或荧光抗体方法。
血清学诊断
采取患者急性期(发病5天内)和恢复期(病程2~4周)双份血清,常用HI试验检测抗体。如果恢复期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即可做出诊断。正常人血清中常含有非特异性抑制物,因此在进行HI试验前可用胰蛋白酶等处理血清,以免影响HI试验结果。HI试验所用的病毒应当是与当前流行密切相关的病毒株,反应结果才能确切。补体结合试验(compliment fixation,CF)只能检测NP、MP的抗体。这些抗体出现早、消失快。因此,CF试验只能作为是否新近感染的指标。
快速诊断
对患者进行快速诊断,主要是采用间接或直接免疫荧光法、ELISA法检测病毒抗原。常取患者鼻甲粘膜印片或呼吸道脱落上皮细胞涂片,用荧光素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查抗原,或用ELISA检查患者咽漱液中的抗原。 用单克隆抗体经免疫酶标法仅用24~72小时即可快速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病毒颗粒或病毒相关抗原。
PCR、核酸杂交或序列分析等方法也被用于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或进行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