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1)颅后窝肿瘤:包括小脑、小脑桥脑角、第四脑室和枕骨大孔区等处肿瘤的切除。
(2)颅后窝外伤性或自发性血肿。
(3)颅后窝需手术的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4)颅后窝的炎症或寄生虫性占位病变,如小脑脓肿、第四脑室内囊虫、蛛网膜粘连或囊肿等。
(5)某些先天性疾病,如颅颈交界畸形。
(6)某些梗阻性脑积水,如导水管阻塞,正中孔粘连,可行粘连分离或脑室-枕大池分流。
(7)某些止痛手术,如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神经血管减压和延髓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等。
【禁忌证】同“幕上开颅术”。
【术前准备】(1)颅后窝容积较小,脑干、后组颅神经及椎-基底动脉等重要结构术中不能损害或过分牵拉,故开颅时切口设计十分重要,术前必须精确定位,设计好手术入路,以满足手术操作的需要。
(2)枕下开颅下方要达到颈项部,皮肤准备必须包括全头部、颈项部和双肩部。
(3)颅后窝病变常伴有明显颅内压增高和阻塞性脑积水,为便于手术的暴露和操作,常需先穿刺侧脑室后角放液减压。穿刺可在开颅时进行,也可在开颅术前进行,先放置引流管,外引流1~3d后再开颅。
其他同“神经外科手术”的手术前准备。
【麻醉与体位】颅后窝开颅术的麻醉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主。在神经根切断,神经血管减压时也可用局部浸润麻醉,便于术中观察疗效。颅后窝手术因多用俯卧或侧卧位,手术时间较长,操作多邻近脑干,影响呼吸功能的机会较多,故以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较为安全。
体位一般用俯卧位或侧卧位,个别情况下用坐位手术。不论何种体位,头多应保持前屈,以增大枕下区手术野的暴露,特别在需咬除寰椎后弓时,如头部后仰,寰椎深陷,手术十分困难,故用特制头架较为适合。坐位手术更需特制的手术床或椅。
【手术步骤】(1)切口:颅后窝开颅的切口有正中线直切口,旁中线直切口,乳突后切口,钩状切口和倒钩形切口。正中线直切口应用最多,适用于颅后窝中线部位和小脑半球病变。旁中线切口适用于一侧小脑半球或桥小脑角病变,因需切开较厚的项肌,出血较多,故应用不广。钩形及倒钩形切口以及乳突后的切口,适用于一侧颅后窝病变。两侧的弓形切口损伤大,目前已很少应用。
选好体位后,以龙胆紫或亚甲蓝划出切口线。常规消毒,消毒范围应上至额顶,下达双肩,两侧达耳前及颈侧部。铺盖单巾并用切口膜粘贴或缝合固定于皮肤上,防止术中滑动。沿切口线以0.25%~0.5%普鲁卡因(加肾上腺素)浸润各层组织,在切口线两侧分点以长针头刺至枕骨或近第1、2颈椎椎板,每处注入5~10ml普鲁卡因,以减少术中出血,便于分离肌肉。
正中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电凝或结扎出血点。枕外粗隆以上从正中切开骨膜,在枕外粗隆处由其两侧绕过,留下粗隆处小块菱形筋膜,以便手术结束时对位缝合。枕外粗隆下严格沿中线项韧带切开,直达枕骨和寰椎后结节及枢椎棘突。用骨膜剥离器向两侧将附着于枕骨的肌肉及肌腱剥离推开。寰椎后结节上组织切开分离后,两侧沿后弓表面横形切开骨膜,以剥离子剥开。枢椎棘突及两侧椎板上肌肉向外剥开。剥离过程中,电凝肌肉止血,粗隆下中线两旁有导血管,以骨蜡止血。用自动牵开器将切口撑开。
(2)颅骨开窗:颅后窝开颅多为骨窗开颅。先在一侧枕骨鳞部钻一孔。因位置倾斜,钻头不能与颅骨表面垂直,故下方需用骨撬挡好,以免向下滑脱。钻穿颅骨后,改用咬骨钳将枕骨逐步咬除。枕骨开窗面积应视手术暴露要求而定。向上可咬至枕外粗隆及横窦下缘,两侧可咬至乳突后缘,向下咬开枕骨大孔后缘,必要时可将寰椎后弓咬去。但枕骨大孔后缘和寰椎后弓咬除宽度应限于每侧距中线1~1.5cm,以防止损伤椎动脉,导致不良后果。
(3)硬脑膜切开:硬脑膜切口视手术需要而定。一般均做瓣状切开,向横窦方向翻开,下方附加正中切开。颅后窝硬脑膜中线处有小脑镰,内含枕窦,沿枕骨大孔缘有环窦。枕窦和环窦的发育程度因人而异,发育良好者切开时可能出血较多,需以电凝或缝合止血,或用银夹夹闭。
(4)显露颅后窝结构:将硬脑膜瓣向横窦方向翻开,显出小脑下面、下蚓部、扁桃体、第四脑室下部、延髓和颈髓交界处等结构。
(5)颅内操作:见各具体手术。
(6)缝合创口:颅内手术结束后,除为减压目的不缝合硬脑膜外,应尽量争取缝合硬脑膜,硬脑膜张力大,缝合困难时可以筋膜修补。用粗丝线间断严密缝合枕下肌肉,缝线必须贯穿肌肉全层或分层相互重叠缝合,不可留有空隙,以免形成脑脊液漏或假性囊肿。枕外粗隆处为肌肉与筋膜交汇点,最易发生漏口,必须严密缝合。项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分层间断缝合。硬脑膜外可放置引流(图7)或另切小口引出,术后24~48h拔除。
【术中注意要点】(1)颅后窝开颅手术时间较长,体位多为俯卧或侧卧,术中又易影响脑干或后组颅神经,故保持呼吸功能十分重要。除多用气管插管麻醉外,在近脑干和四脑室底部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脑干和呼吸中枢损害。
(2)颅后窝开颅过程中易出血的部位是:枕下肌肉,枕骨中线旁导血管和乳突后导血管,枕骨大孔和寰椎间的枕下静脉丛。为减少出血,取枕下中线切口时,严格沿正中项韧带切开,尽量避免切开肌肉。若取中线旁切口、钩形或倒钩形切口,切断肌肉时可用电刀或用电凝止血;导血管处软组织应剥离干净,以骨蜡填塞止血;枕下静脉丛出血可用电凝控制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椎动脉由寰椎上关节块后方入颅。剥离及咬除枕骨大孔后缘和寰椎后弓时不可过宽,每侧限于1~1.5cm范围内,以免损伤椎动脉。
硬脑膜切开时,枕窦及环窦有时出血较多,可用银夹夹闭,或用缝合或电灼止血。硬脑膜表面出血尽量少用电灼,以免硬脑膜皱缩,缝合困难。
(3)枕下肌肉缝合必须严密,特别是枕外粗隆处,最易发生脑脊液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缝合尤应注意。
【术后处理】同“幕上开颅术”。但颅后窝开颅后,如脑干或后组颅神经损伤,常至吞咽和呼吸功能障碍,术后应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吞咽未恢复前,可置胃管鼻饲。一侧占位病变大,脑干移位明显,切除病变后,应保持向健侧侧卧,搬运病人时防止头颈扭屈,以免脑干摆动过大,造成不良后果。
颅后窝病变合并阻塞性脑积水,术后常需留置脑室引流管持续引流,以降低颅压。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一般保持3~5d,颅压基本正常,病人情况良好即可拔除。
【主要并发症】同“幕上开颅术”。颅后窝狭小,术后出血、水肿,其后果更加严重,故术中止血应特别仔细。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脑干支和基底动脉损伤者,脑干缺血,后果严重。
后组颅神经损伤会引起声音嘶哑、呛咳和吞咽困难。硬脑膜和肌肉缝合不严,术区包扎不紧,可致脑脊液漏或假性囊肿,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处理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