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大小是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便于各位同学复习备考!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胎儿过大致胎头径线大时,尽管骨盆正常大,因颅骨较硬,胎头不易变形,也可引起相对性头盆不称造成难产,这是因为胎头是胎体的最大部分,也是胎儿通过产道最困难的部分。
1、胎头颅骨由顶骨、额骨、颞骨各两块及枕骨一块构成。颅骨间缝隙称颅缝,两顶骨间为矢状缝,顶骨与额骨闻为冠状缝,枕骨与顶骨间为人字缝。颢骨与顶骨间为颞缝,两额骨间为额缝。两颅缝交界空隙较大处称囟门,位于胎头前方菱形称前囟(大囟门),位于胎头后方三角形称后囟(小囟门)。颅缝与囟门均一80—有软组织覆盖,使骨板有一定活动余地和胎头有一定可塑性。在分娩过程中,通过颅缝轻度重叠使头颅变形,缩小头颅体积,有利于胎头娩出。
2、胎头径线主要有:
①双顶径(BFD):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临床用B型超声测此值判断胎儿大小。妊娠足月时平均值约为93饷;
②枕额径:为鼻根至枕骨隆突的距离,胎头以此径衔接,妊娠足月时平均值约为113aTl;
③枕下前囟径:又称小斜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离,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妊娠足月时平均值约为9.5cm;
④槐颏径:又称大斜径,为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囟顶部的距离。妊娠足月时平均值约为13.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