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作为小儿特定年龄段的一种维生素缺乏的营养性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从各国的情况看,凡采取预防性用药措施的国家已消灭了绝大部分新生儿出血症。
妊娠期服用影响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者,应在妊娠最后3个月期间及分娩前各肌注1次维生素K110mg,或于产前两周开始,每日服用维生素K1 20mg。
纯母乳喂养者,母亲应口服维生素K120mg/次,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每周2次。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肌注维生素K1 0.5~1 mg1次。
慢性腹泻、肝胆疾病、脂肪吸收不良、长期应用抗生素或全静脉营养的患儿应每周静脉注射维生素K1 0.5~1 mg。
其他预防措施有: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起,每天口服25μg~50μg的维生素K1,连续服用120天;新生儿于生后第1天服用维生素K1片2.5 mg 1次,而后每间隔10天服用维生素K1片2.5 mg 1次,共10次;产妇自分娩之日起,每日口服维生素K1片5 mg~10 mg,连服3周。该方法旨在通过母亲连续口服维生素K以持续提高乳汁中维生素K水平,从而达到预防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的目的。母亲用药更适合中国国情,便于家属接受,可操作性强,按要求服药有保证。
新生儿出血症发病在儿科,预防的任务却在妇产科,预防该病需要儿科和妇产科共同协作。随者住院分娩率的增加和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新生儿出血症的预防性用药有了可靠的保证。只要妇产科和儿科医师足够重视,即可在不远的将来消灭新生儿出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