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临床中药初级士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专业实践能力
考试 学科 |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考试 科目 |
中 药 药 剂 学 | 一、绪论 | (一)中药药剂学性质与常用术语 | 1.中药药剂学的性质 | 4 |
2.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 4 |
3.中药药剂的常用术语 | 4 |
(二)药物剂型的分类 | 1.按物态分类 | 4 |
2.按制法分类 | 4 |
3.按分散系统分类 | 4 |
4.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 | 4 |
(三)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 1.药典的性质 | 4 |
2.中药药典的版次 | 4 |
3.局颁标准 | 4 |
二、制药卫生 | (一)制药卫生标准 | 1.制药卫生标准 | 4 |
2.中药制药过程的污染途径 | 4 |
(二)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 洁净室的等级及适用范围 | 4 |
(三)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 1.物理灭菌法 | 4 |
2.滤过除菌法 | 4 |
3.化学灭菌法 | 4 |
4.无菌操作法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 4 |
(四)防腐 | 常用防腐剂的种类与应用 | 4 |
三、粉碎、筛析与混合 | (一)粉碎方法 | 1.粉碎的目的 | 4 |
2.干法粉碎的适用范围 | 4 |
3.湿法粉碎的适用范围 | 4 |
4.低温粉碎的适用范围 | 4 |
(二)筛析 | 1.筛析的目的 | 4 |
2.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 4 |
3.粉末分等 | 4 |
(三)混合 | 1.混合的原则 | 4 |
2.混合的方法 | 4 |
四、散剂 | (一)散剂的特点 | 散剂的特点与分类 | 4 |
(二)散剂的制备 | 1.一般散剂的制法 | 4 |
2.特殊散剂的制法 | 4 |
五、浸提、分 离、浓缩与干燥 | (一)浸提的原理与影响因素 | 1.中药的浸提过程 | 4 |
2.影响浸提的主要因素 | 4 |
(二)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 | 1.常用浸提溶剂 | 4 |
2.常用浸提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 4 |
(三)浸提液的分离方法 | 常用分离方法的特点与选用 | 4 |
(四)常用精制方法 | 水提醇沉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 4 |
(五)浓缩 | 1.常用浓缩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 4 |
2.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 4 |
(六)干燥 | 常用干燥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 4 |
六、浸出药剂 | (一)浸出药剂的特点与分类 | 1.浸出药剂的特点 | 4 |
2.浸出药剂的分类 | 4 |
中 药 药 剂 学 | (二)浸出药剂的种类与制法 | 1.合剂的特点与制法 | 4 |
2.糖浆剂与煎膏剂的特点与制法 | 4 |
3.酒剂与酊剂的特点与制法 | 4 |
4.流浸膏剂、浸膏剂和茶剂的特点与制法 | 4 |
七、液体药剂 | (一)液体药剂的特点与分类 | 1.液体药剂的持点 | 4 |
2.液体药剂的分类 | 4 |
(二)表面活性剂 | 1.表面活性剂的含义、特点与基本性质 | 4 |
2.常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 4 |
(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 增溶的方法 | 4 |
(四)真溶液型药剂 | 1.真溶液型药剂的特点 | 4 |
2.各种真溶液型药剂的制法 | 4 |
(五)胶体溶液型药剂 | 1.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分类与特点 | 4 |
2.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制法 | 4 |
(六)乳浊液型药剂 | 1.乳浊液型药剂的分类与特点 | 4 |
2.乳化剂的特点与分类 | 4 |
3.乳浊液型药剂的制法及稳定性 | 4 |
(七)混悬液型药剂 | 1.混悬液型药剂特点 | 4 |
2.混悬液型药剂的常用附加剂 | 4 |
3.混悬液型药剂的制法 | 4 |
|
九、外用膏剂 | (一)概述 | 1.外用膏剂的特点 | 4 |
2.外用膏剂的分类 | 4 |
(二)软膏剂 | 1.软膏剂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 | 4 |
2.软膏剂的制法 | 4 |
(三)黑膏药 | 1.黑膏药的原料选用与处理 | 4 |
2.黑膏药基质的种类 | 4 |
3.黑膏药的制法 | 4 |
(四)橡胶膏剂 | 1.橡胶膏剂的基质 | 4 |
2.橡胶膏剂的制法 | 4 |
(五)凝胶膏剂与涂膜剂 | 1.凝胶膏剂的组成 | 4 |
2.涂膜剂的组成 | 4 |
十、栓剂 | (一)栓剂的特点与作用机理 | 1.栓剂的分类 | 4 |
2.栓剂的作用特点 | 4 |
(二)栓剂的基质 | 1.栓剂基质的要求 | 4 |
2.基质的种类 | 4 |
(三)栓剂的制法 | 1.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 | 4 |
2.润滑剂的种类与选用 | 4 |
(四)栓剂的质量要求 | 1.重量差异 | 4 |
2.融变时限 | 4 |
3.微生物限度 | 4 |
十一、胶囊剂 | (一)胶囊剂的含义、分类与特点 | 1.胶囊剂的分类 | 4 |
2.胶囊剂的特点及规格 | 4 |
(二)胶囊剂的制备 | 1.硬胶囊剂的制备 | 4 |
2.软胶囊剂(胶丸)的制备 | 4 |
(三)胶囊剂的质量评定 | 胶囊剂的质量检查 | 4 |
中 药 药 剂 学 | 十二、丸剂 | (一)丸剂的特点与分类 | 1.丸剂的特点 | 4 |
2.丸剂的分类 | 4 |
(二)水丸 | 1.水丸常用赋形剂的选用 | 4 |
2.药粉的要求 | 4 |
3.水丸的制法 | 4 |
(三)蜜丸 | 1.蜜丸的特点 | 4 |
2.蜂蜜的选择与炼制 | 4 |
3.炼蜜的规格与选用 | 4 |
4.蜜丸的制法 | 4 |
(四)浓缩丸和水蜜丸 | 1.浓缩丸的特点及制法 | 4 |
2.水蜜丸的特点及制法 | 4 |
(五)糊丸和蜡丸 | 1.糊丸的赋形剂和制法 | 4 |
2.蜡丸的赋形剂和制法 | 4 |
(六)滴丸 | 1.滴丸的特点 | 4 |
2.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 | 4 |
3.冷却剂的种类与选用 | 4 |
4.滴丸的制法 | 4 |
十二、丸剂 | (七)丸剂的包衣与质量检查 | 1.丸剂包衣的目的、种类及材料 | 4 |
2.丸剂的质量检查 | 4 |
十三、颗粒剂 | (一)颗粒剂的分类与特点 | 1.颗粒剂的特点 | 4 |
2.颗粒剂的分类 | 4 |
(二)颗粒剂的制法与质量要求 | 1.颗粒剂的制法 | 4 |
2.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 4 |
十四、片剂 | (一)概述 | 1.片剂的特点 | 4 |
2.片剂的分类 | 4 |
(二)片剂的赋形剂 | 1.稀释剂与吸收剂 | 4 |
2.润湿剂与黏合剂 | 4 |
3.崩解剂 | 4 |
4.润滑剂 | 4 |
(三)片剂的制备 | 1.制颗粒 | 4 |
2.压片 | 4 |
(四)片剂的包衣 | 1.片剂的包衣目的特点和种类 | 4 |
2.包衣物料的种类 | 4 |
3.包衣方法 | 4 |
(五)片剂质量检查 | 质量检查项目 | 4 |
考试 学科 |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考试 科目 |
中 药 调 剂 学 | 一、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 | (一)组方原则 | 1.处方 | 4 |
2.君臣佐使 | 4 |
3.处方配伍规律 | 4 |
(二)处方类型 | 1.处方的意义 | 4 |
2.处方的分类 | 4 |
3.法定处方 | 4 |
4.协定处方 | 4 |
5.医师处方 | 4 |
(三)处方格式 | 处方格式和项目 | 4 |
(四)处方常用术语 | 1.处方常用术语及分类 | 4 |
2.药引 | 4 |
3.处方脚注 | 4 |
(五)处方管理制度 | 处方管理制度 | 4 |
(六)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 | 1.处方药品正名与应付常规 | 4 |
2.处方药品合写与应付 | 4 |
3.药品别名与应付 | 4 |
二、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 | (一)中药配伍 | 1.中药配伍及临床意义 | 4 |
2.中药“七情” | 4 |
(二)用药禁忌 | 1.配伍禁忌 | 4 |
2.十八反 | 4 |
3.十九畏 | 4 |
4.妊娠用药禁忌 | 4 |
三、合理用药 | (一)合理用药概述 | 合理用药的意义和目的 | 4 |
(二)合理用药指导 | 合理用药指导 | 4 |
(三)中药不良反应监测 |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 4 |
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 | 4 |
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范围 | 4 |
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程序 | 4 |
四、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 (一)麻醉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 1.麻醉中药品种 | 4 |
2.麻醉中药的使用 | 4 |
3.麻醉中药处方管理制度 | 4 |
(二)毒性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 1.毒性中药的品种与分类 | 4 |
2.毒性中药的调配管理制度 | 4 |
3.毒性中药的用量用法 | 4 |
4.毒性中药处方管理制度 | 4 |
五、中药用量与计量 | (一)中药用量 | 1.中药用量及确定原则 | 4 |
2.临床处方的用量规律 | 4 |
3.特殊药材的处方用量 | 4 |
(二)中药计量及计量工具 | 1.古今度量衡对照及换算 | 4 |
2.常用中药计量工具 | 4 |
3.戥秤的使用方法 | 4 |
六、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 | (一)基本设施 | 1.饮片斗柜及调剂台 | 4 |
2.常用调剂工具及用途 | 4 |
(二)斗谱排列原则 | 1.斗谱的排列原则 | 4 |
2.特殊中药的存放 | 4 |
六、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 | (三)调剂用药的供应 | 1.调剂用药供应 | 4 |
2.查斗、装斗、调配、保管的关系 | 4 |
七、饮片调剂操作规程 | (一)收方 | 收方与处方审查(含制度,下同) | 4 |
(二)计价 | 计价的原则与方法 | 4 |
(三)调配 | 中药处方的调配 | 4 |
(四)复核 | 复核的工作程序 | 4 |
(五)发药 | 发药的工作程序 | 4 |
(六)调剂质量管理 | 1.配发药剂的质量要点 | 4 |
2.检查方法及质量评定 | 4 |
|
中 药 调 剂 学 |
十、中药品质变异 | (一)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 1.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 4 |
2.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 | 4 |
(二)霉变 | 1.中药发霉的原因 | 4 |
2.预防中药霉变的措施 | 4 |
(三)虫蛀 | 1.常见的中药害虫 | 4 |
2.害虫蛀蚀的防治措施 | 4 |
(四)变色 | 变色及易变色的品种 | 4 |
(五)泛油 | 泛油及易泛油的品种 | 4 |
(六)气味散失 | 气味散失的原因及品种 | 4 |
(七)其他变异现象 | 1.升华 | 4 |
2.风化 | 4 |
3.潮解溶化 | 4 |
4.粘连 | 4 |
5.腐烂 | 4 |
十一、中药养护技术 | (一)干燥养护技术 | 干燥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 | 4 |
(二)冷藏养护技术 | 冷藏养护技术及应用 | 4 |
(三)埋藏养护技术 | 埋藏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 | 4 |
(四)化学药剂养护技术 | 化学药剂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 | 4 |
(五)对抗同贮养护技术 | 对抗同贮养护技术及应用 | 4 |
(六)气调养护技术 | 气调养护技术及应用 | 4 |
(七)常用中药材的 养护 | 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养护 | 4 |
2.叶、花、全草类中药的养护 | 4 |
3.果实与种子类药材的养护 | 4 |
4.茎皮类药材的养护 | 4 |
5.菌类药材的养护 | 4 |
6.动物类药材的养护 | 4 |
(八)中药饮片的养护 | 1.中药饮片的养护方法 | 4 |
2.中药饮片的变异现象 | 4 |
(九)中成药养护 | 1.常见中成药剂型的养护技术 | 4 |
2.中成药常见的变质现象 | 4 |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