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补体系统与疾病

  补体系统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参与人类疾病的发生。补体编码基因的结构异常可使补体蛋白产物缺乏,导致补体激活障碍,从而引发严重的病理后果。其次,补体系统激活,也可导致某些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一、补体固有成分的遗传性缺陷

  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包括C1q、C1r、C1s、C4、C2、C3、P因子、D因子等均可能出现遗传性缺陷。C3缺乏可导致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脓性细菌感染,其机制在于C3缺乏的患者吞噬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明显减弱。C2与C4缺乏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经典途径激活受阻,导致循环IC不能被有效地清除。

  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中,缺陷的补体等位基因与某些病理性免疫应答基因连锁。

  此外,组成攻膜复合物的补体固有成分也可出现遗传性缺陷。C5、C6、C7、C8和C9成分缺乏的患者不能形成MAC,因此不能有效地溶解外来微生物。

  二、补体调节蛋白的缺陷

  补体调节蛋白缺陷可导致补体激活异常,并与许多疾病有关。

  (一)C1抑制物(C1INH)缺陷

  C1抑制物缺陷可引起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二)I因子和H因子缺乏

  旁路途径可溶性调节蛋白缺乏十分罕见。I因子或H因子缺乏的患者由于液相C3转化酶生成失控,血浆C3被完全耗竭,循环IC的清除发生障碍。患者常可伴有肾小球肾炎

  (三)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缺乏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PNH)患者的红细胞和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他细胞不能表达膜结合调节蛋白(DAF、HRF和CD59等),以致自身细胞表面C3转化酶及MAC的形成失控,导致细胞溶解加剧。红细胞对膜结合调节蛋白的缺乏特别敏感,故PNH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血管内溶血。

  三、补体受体缺陷

  红细胞表面CR1表达减少可导致循环IC清除障碍,从而导致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的发生。另外,白细胞粘附缺陷(LAD)患者CR3、CR4的β链(CD18)基因突变,导致CR3与CR4缺失,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化脓感染。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检验职称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4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