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伤风杆菌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本菌细长,有周鞭毛,无荚膜。芽胞在菌体顶端,呈圆形,使整个细菌体呈鼓槌状。早期培养物为革兰阳性,培养48小时后,尤其是芽胞形成后,易转变为革兰阴性。
(2)培养特性:为专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不易生长。可在血平板上生长,37℃48小时形成扁平、灰白色、半透明、边缘不齐的菌落。
(3)生化反应:本菌一般不发酵糖类,能液化明胶,产生硫化氢,多数菌株吲哚阳性,不还原硝酸盐,对蛋白质有微弱的消化作用。
(4)抗原构造:本菌有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
(5)抵抗力:繁殖体的抵抗力与其他细菌相似,但芽胞体抵抗力非常强,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
2.微生物学检查: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典型,根据临床症状即可作出诊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所以一般不做细菌学检查。
(1)特殊需要时,可从病灶处取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2)需要培养时,将标本接种疱肉培养基培养。
(3)也可进行动物试验。
3.临床意义:本菌可引起人类破伤风,对人的致病因素主要是它产生的外毒素。细菌不入血,但在感染组织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其毒素人血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本菌产生的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的亲和力。主要症状为骨骼肌痉挛。典型的临床症状为咀嚼肌痉挛造成的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以及颈部、躯干及四肢肌肉持续强直性痉挛导致的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终因窒息死亡。
4.治疗原则
(1)正确处理创口,包括清创、扩创等,防止厌氧微环境。
(2)可以尽早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可同时给予类毒素。在注射抗毒素前应做皮试。
(3)采用四环素、红霉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