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 > 正文

关于加大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力度的提案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每日打卡> 大纲教材>

  中共中央、国务院将包括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内的社会事业确定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重要措施,是十分英明的战略举措。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事业的基础——农村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还有一些突出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乡村医生严重匮乏。据统计,2007年全国共有农村乡村医生93万人,平均每千农业人口仅有乡村医生1.01人,而西部12省区平均只有0.85人;二是专业素质低下。农村乡村医生中具有中专学历的占45%,中专以下学历占48%.三是执业资格受限。农村乡村医生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约为11万,仅占乡村医生的11.8%;在经济不发达省份,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仅5%,平均每个村不足0.1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未获得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中,50%是因为学历低不具备考试资格,其余很多人多次参加考试均未通过。这意味着,根据相关政策,到2010年大部分乡村医生将因没有执业资格而不能行医,农村又可能回到缺医少药的状态。四是收入低,工作条件差,缺乏职业吸引力。大多数农村乡村医生的待遇没有保障,其收入主要来自医疗服务。多数省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基本上无经费补贴或仅有很少的防保补助(平均每个乡村医生每月不到10元),政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如不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就不发放乡村医生行医执照)迫使乡村医生亏本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40-50%的乡村医生月收入低于500元,在经济不发达省份甚至近40%的乡村医生收入在200元以下;仅有2.5%的乡村医生有养老保险。由于收入低、待遇差、生活条件苦,正规医学院毕业生极少到村卫生室工作,不少乡村医生一旦取得了相关学历或执业资格,就会离开农村基层。

  农村乡村医生是我国9亿农民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乡村医生承担了农村地区60%-70%的门诊服务,还承担着农村计划免疫、疫情报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卫生信息登记等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目前,我国农村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与农村不断提高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已极不适应,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我们认为,近期应将农村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和投入的重点。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农村村级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农村村级公共卫生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每个农村乡村医生每月300元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计算,各级政府每年仅需支付33亿左右。建议对于经济不发达省份,中央财政给予全额补助。

  二是逐步将乡村医生纳入卫生管理体系。在农村乡村医生晋升、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保障。建立单独的乡村医生职称晋升系列和评价标准,使其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不仅有利于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而且有利于增加乡村医生职业的吸引力,使乡村医生能够长期在农村工作。

  三是建立农村基层卫生人才专门培养渠道。采用定向培养方式,由政府补贴学费和生活费,主要培养毕业文凭只适用于农村基层的医学类专科生。

  四是建立专门的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体系。针对多数农村乡村医生难以获得执业资格,而获得执业资格者又不愿意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状况,应立足乡村医生“本土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采取一些过渡性的特殊办法。适当降低乡村医生的执业标准,设计单独的执业资格考试办法,建立一套能够使相当比例的乡村医生获得在农村执业的标准体系。

  五是实施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加大国家财政补贴,用二到三年时间,对90多万农村乡村医生进行分期、分批、多层次的就近培训。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县卫生行政部门承担,乡镇卫生院协助组织实施。同时,组织编制符合农村实际的乡村医生培训教材。

  六是切实落实乡村医生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可考虑将农村乡村医生纳入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体系或建立单独的养老和医疗保险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难点,农村民生是重点。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立一只扎根农村基层的农村乡村医生队伍,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民生、有利于扩大内需,而且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5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