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杨家寨村村医康思平的卫生室特别红火,村里谁有个头痛脑热都会说:“找康大夫去,他开的药管用!”康大夫通过参加上级卫生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学到了不少实用医疗技术,诊病较以前更有水平了。
经过3年多不懈努力,像康大夫一样,我省将分布在全省4186个村卫生室的6270名乡村医生进行了普遍培训,累计培训乡村医生1.2万余人次。培训内容包括急救基础知识、合理用药及中藏医药专项等方面技能。
过去多年,我省农牧区卫生技术人才匮乏,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较低。有40%的村卫生室不能处置常见伤、病,相当一部分村医对一些传染病和流行病的诊疗技术有限,贻误病情的事时有发生。农牧民群众“看病难”问题比较突出。
为此,我省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坚持把“以提高农牧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初级卫生保健为龙头,全面加强农牧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卫生队伍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实施好国家培训项目的同时,还自筹资金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坚持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及正规化培训并重,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让乡村医生在学习政策法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中长知识、见世面、学技术,全面丰富和提高了乡村医生对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乡村医生的医疗和卫生防疫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目前,全省乡村医生中中专学历和水平比例达到80%;有83.98%的农牧民首诊选择村卫生室。从而为逐渐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才上医院”的基本医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从今年始,省政府将在3年时间,每年投入200万元,对全省乡村医生再次进行系统性培训,以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