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 > 正文

琼海一乡村医生的公益事业 医者仁心见证大爱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每日打卡> 大纲教材>

  琼海阳江村卫生室医生何子江,组织一帮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保护生态、扶贫济弱、赈灾献血

  在琼海有这么一群年轻人:只要召集者在网上发个帖子,他们一定准时到指定地点集合,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别人,或为某项公益活动出谋划策、出钱出力。他们的工作没有任何报酬,很多时候还要自筹经费。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志愿者。这群志愿者有位召集人,那就是35岁的何子江——琼海市阳江镇的一名乡村医生。2006年以来,何子江与他的那群志愿者,用他们无私的奉献赢得了琼海市民的广泛赞誉。3月17日,记者带着几分崇敬、几分感动,走进何医生和他那群志愿者背后的故事里……“爱很平常,就是一种习惯”

  17日中午,记者来到阳江镇阳江村卫生室时,何医生正在坐满病人的大厅里忙碌着。趁偶尔的空隙,记者断断续续与其聊起他和他们的故事。

  “爷爷身体残疾,走路十分不便,然而邻居们都很照顾爷爷,总是帮他挑水、买菜。”何医生说,他父亲是村委会的干部,平时总是乐于助人。“从那时起,就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是应该的,自己从小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去帮助。在我看来,爱心很平常,就是一种习惯。”何医生说。

  一名乡村医生的医者仁心

  1996年,卫校毕业的何子江成为一名乡村医生。从那以后,尽自己之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成为了何子江的一种习惯。2006年的一个雨夜,凌晨3点左右,有人找他去村里就诊,何医生被来人从睡梦中叫醒后,二话没说,就跟着来人冒雨赶到三公里以外的病人家里,这一忙就忙到早上7点,直到老人病情稳定下来他才疲惫地离开。阳江墟上有个老人叫王朝斌,夫妻都是残疾人,生活非常困难,何子江时常上门看望、为夫妻俩打针、喂药,还总是减免他们的医疗费。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何子江当村医10多年来,像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举不胜举。

  7年前,身患重病的贫困户王运胜前来就医,何医生始终对他关照,直至离世,其后,又发动广大网友和爱心人士捐款6000多元,资助王运胜面临失学的两个孤儿,在何医生的帮助下,两个孩子顺利上完初中。姐姐王海香读完了中专,且有了一份工作。

  乡村小学的“爱心图书室”

  “琼海一些偏僻农村小学都缺乏图书,他们的书甚至还有60年代的。”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何医生决定要为孩子们做点事。

  “城里孩子的课外书多,我们可以把他们不用的书拿给村里的孩子看。”何子江说干就干,他利用自己晚上休息的时间,组织志愿者到街头、小区开展为贫困山区儿童募捐书籍的活动,共募集到各类图书2.85万册。

  “从嘉积到会山镇加略小学有近70公里,志愿者们长途跋涉来到该小学慰问,为当地贫困儿童带去一批图书和学习用具,献上了一份爱心。”何医生说,“如今,我们已经在大路、会山等乡镇的10所农村小学建立了爱心图书室。”看到孩子们有了课外书看,何医生心中非常欣慰。

  尽自己所能做一些小善事

  每天早上7点开门营业,至晚上8点左右才关门,何医生几乎每天要在卫生室工作10个小时,虽然忙碌,但他始终不忘公益事业,时常联系一些志同道合的网友做一些公益活动。

  他每月至少组织一至二次公益活动,经常到孤寡老人家里,帮他们打扫卫生;到万泉河畔、博鳌海边捡垃圾,保护环境;组织热心市民无偿献血,宣传禁毒、防艾。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何医生立即行动,组织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募捐活动,参加义演,仅仅两个晚上的时间就募集到善款24770元,为灾区同胞重建家园添砖加瓦。去年,琼海遭遇了6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在洪水退去以后,何医生想到了一些孤寡老人。在他的号召下,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活动,老人们感冒了,他们就煮了生姜红糖水端给老人喝,还给几位卧床不起的老人端饭送水。

  何医生家乡是红色娘子军诞生地,他常去看望健在的娘子军老战士,并为她们免费体检。为寻找红色娘子军的史迹,他利用休息时间与志愿者跑遍全市乡镇村庄,寻找散居各地的娘子军老战士,寻觅其照片或其他战士的遗物,为继承和弘扬红色娘子军精神做了大量工作。

  何医生说,他们的志愿者团队每次搞活动,都是大家自己掏的腰包。虽然每次搞活动都出钱又出力,但是在他看来,很值得。“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也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做一点事。虽然我们不是慈善机构,但也可以尽己所能做一些小善事。”

  “医生应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使者,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那么不管前面是荆棘还是深渊,我一定要坚持下去。”采访结束时,何医生感慨地对记者说。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5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