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首页 > 卫生网校 > 专科医师培训 > 正文

北京:面向基层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

卫生部2009-03-10
大号

  北京市的专科医师培训工作自2002年起开始探索,截至目前,共认可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35个,每年可容纳2000多名住院医师参加培训,参加培训的医院已达185家,北京地区各三级医院均已纳入培训体系,并逐步扩展至基层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初步建立了管理规范、运行有序、制度严谨、考核严格的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形成了属地化管理下中央、部队、地方医院积极参与、政府有关部门支持配合的良好格局。

  政策支撑是重要保障

  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生整体素质、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人才基础保障的必然要求。提高基层管理者对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认识至关重要。随着基层医院管理者对这项工作理解的加深,基层送出培训的主动性增强。截至2008年11月,共计有773名基层住院医师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接受为期三年的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已有100多名住院医师完成培训任务,通过考核,回到基层工作岗位。

  政策是支撑基层医院专科医师培训的重要保障,我们积极探索以政府投入为主、培训基地、选送医院共同负担的三方经费负担机制。自2002年起,在市财政局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专科医师培训专项经费,为制度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出台具体规定确保住院医师在培训后能够回到基层医院;明确要求培训基地按照培训年限支付相应的生活补助,确保受训医师的权益和培训制度的顺利实施。

  规范化培训分三步走

  采取分三步走战略,一是培训阶段分步走:2010年前,重点推行普通专科培训,要求临床医学毕业生到认可的培训基地接受为期三年的普通专科培训。二是对基层医院住院医师进入基地培训分步走:对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按比例送出、逐年扩大的方式,到2010年逐步实现新招收的住院医师均接受培训的总目标。三是依托各区县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培训基地,以全科医学培训为主,重点解决郊区县区域内住院医师的培训问题。

  积极推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008年,在北京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区县面向全国招收的1900名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工作,其中社区新招收从事全科医师工作的临床毕业生全部纳入北京市专科医师培训体系,进行为期三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虑到远郊区县的实际困难,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年限延长至五年内完成,并规定每年至少送出三分之一的学员到培训基地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第一批110名全科医师已进入培训基地参加培训。

  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

  整合首都医疗资源,通过严格的专家评审确定培训基地。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并实行反馈和整改制度;采取三级医院与区县二级医院培训基地“手拉手”帮带方式,提高二级医院培训基地的培训能力。同时建立一批社区培训基地,形成了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基地之间的良好联动。

  通过严格的阶段考核资格审核确保住院医师必须完成各学科的培训内容,并根据学科发展和形势需要不断完善阶段考核方法,每年参加阶段考核的住院医师约1000名,考核通过率为60%左右。

  对新批准的基地进行师资培训,提高带教老师对专科医师培训的认识和教学水平;对三级医院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师资进行全科医学培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社区培训基地师资进行教学方法培训,提高基层教师带教能力。

  基层医生成才时间明显缩短

  几年实践证明,基层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开展,使基层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缩短了基层医生成才时间。长期坚持必将使基层医院与城市大医院之间的医疗服务水平差距缩小,从根本上改变百姓对基层医院的不信任态度。与此同时,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部门协调为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深入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体会,在基层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不能一刀切,在整体推进的前提下应采取适当灵活的政策措施,突出基层的针对性,保证培训质量才能使基层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得到有效实施。更关键的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管理者和医生的积极性,形成共识,保证培训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北京市面向基层大力推进专科医师培训,为基层源源不断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是政府、医院、医生、病人四方受益的是长远之举、利民之策。

  点评人: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孟群

  基层人才培养是难点也是重点

  北京市面向基层大力推进专科医师培训,没有满足于对现状的修修补补,而是从长远着眼算大帐,按照医师成长的规律,建立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他们在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方面所采取的诸多探索,对其他省市有着借鉴和启发作用。

  当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出了强化对城市和乡村基层卫生机构的支援作用。基层卫生人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在中西部地区突出,在北京、天津、广东等医学教育资源、卫生资源都相对比较丰富的省市的基层,也同样存在,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和乡村基层卫生服务发展的一个瓶颈。社区卫生服务搞得好,背后一定是有一支老百姓相对比较信任的、素质比较高的技术骨干队伍。

  目前,基层人才培养面临两大难点,一是培养,二是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讲,政策问题更重要。它不是简单的靠提高一、两级工资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需要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职称、专业发展等方面出台具有吸引力、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加以引导,让合格的人才“沉”到基层。

  医学生毕业后尚不具备独立行医的资格,需要在实践中“塑造”,即接受毕业后医学教育,提高和强化知识、能力、态度,取得法律资格和专业资格,达到独立行医的基本要求。国外先进经验值得借鉴,一些欧美国家建有严格而规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毕业后教育以住院医师培养为主,他们在临床各科轮转受训后,绝大部分要离开培训的医院,到基层和社区工作,仅有少部分留下继续担任主治医师。这部分人在其住院医师培训后期一般会进入专科培训,获得专科医师证书。主治医师在工作若干年后,仅有少数人能晋升到教授。这样,大医院就成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孵化器”。像北京协和医院、湖南湘雅医院、北大医院等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医院都有着非常严格的医师培训制度。目前许多省市都实施基层医务人员招聘计划,吸引、稳定人才的制度和政策正逐步落实;基层医务人员也希望得到系统的毕业后教育,进一步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能力。卫生部希望那些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发挥其卫生资源、教育资源的优势,在为国家培养基层卫生人员方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北京市是卫生部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的试点省市之一,他们将三级医院纳入培训体系,在探索建立毕业后教育制度的同时,制定政策确保接受培训的人员能够回到基层医院服务。7年来,没有发生一例因培训基地截留造成基层人员流失。并且形成了属地化管理下中央、部队和地方医院积极参与,政府有关部门支持配合的局面。从长远看,这是解决基层队伍素质的根本性措施。

  长期以来,卫生系统针对现有队伍状况开展各种短期培训,但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队伍素质,必须对医学教育整个链条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的毕业后教育体系,使大部分住院医师接受全科医学及其他普通专科的培训,再下到基层工作。这不仅能提高其临床诊治能力,还能提高其公共卫生、心理咨询、保健康复等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成为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高水平人才。不仅如此,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将使临床医师终身受益。

精品课程

小儿推拿保健师

3980起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