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知识

首页 > 口腔医学知识 > 其他 > 正文

牙齿也长菌

  菌斑是指黏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不能用漱口或用水冲洗的方法把它去除。因此,现在把菌斑看成是细菌附着在牙石上的一种复杂的生态结构,其与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菌斑可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人们对它们的形成已有了充分的认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①获得性膜形成和初期聚集;②细菌迅速生长;③菌斑成熟。这些阶段在实际情况中不能决然分开。

  获得性膜是由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到牙面所形成的生物膜,质地均匀透明,牙齿清洁后很快形成获得性膜,此膜在数分钟内便可完成。2小时后可厚达100微米,24~48小时后则增厚至400微米。用免疫电镜观察获得性膜至少由四种以上的类糖蛋白组成。在获得性膜形成3小时左右,即可有细菌移居其上,开始是单个细菌出现在获得性膜上,而后以平均3~4小时更新一代的速度繁殖,24小时后便形成肉眼可以观察到的菌斑(而此膜是如何吸附到牙石上的,至今仍是个谜)。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