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异名】茜根。
【炮制】
生茜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筛去灰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茜草炭取茜草片或段。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喷淋适量清水,取出,晾干。
【成品性状】
生茜草为红棕色或暗棕色的片或段,具细纵皱纹及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
茜草炭为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存性。均无杂质。
【鉴别】(1)生茜草横切面:木栓细胞6~12列,含棕色物。栓内层薄壁细胞有的含红棕色颗粒。韧皮部细胞较小。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占根的主要部分,全部木化,射线不明显。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
(2)取生茜草粉末0.2g,加乙醚5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1ml,振摇,静置使分层,水层显红色;醚层无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
(3)取生茜草粉末0.5g,置锥形瓶中,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茜草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叶茜草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丙酮(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炮制目的】本品炒炭可增强止血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
【用法与用量】6~9g.
【处方应付】写茜草付茜草;写茜草炭付茜草炭。
【贮藏】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