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理论 > 药学其他信息 > 正文

染色体易位与癌症

  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韩国西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染色体易位与癌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肿瘤中染色体易位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

  染色体易位是一种异常现象,主要有两种类型:相互易位和罗伯逊易位。染色体易位导致原来基因间连锁关系的改变,使本来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染色体易位而处在相互邻接的位置上,特别是染色体断端和重接位置上的基因,这会产生明显的表型效应。

  这种现象是白血病,淋巴瘤出现的一个标志,也是其它实体肿瘤中常见的一种表征,因此也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但是至今位置,癌症染色体易位的具体机制还并不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建立了一个模拟细胞模型——能模拟在没有增殖选择的情况下,染色体易位事件发生的相对频率,发现了核受体依赖性肿瘤细胞染色体易位的机制。

  研究人员开启内部和相互染色体易位后,雄激素受体(AR)发生内源性结合,这时由于AR和遗传毒性应激的诱导,催化了两种类型的酶的活性,从而促使易位位点发生位点特异性DNA双链断裂(DSBs),这两种酶分别是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和LINE-1重复编码ORF2酶切反应。

  这些研究数据表明由配基核受体和遗传毒性应激启动的两条平行途径的交接点,是非随机肿瘤染色体易位,这也许在许多肿瘤和病理过程中都存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学霸同款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