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1.补充血容量

  只有当血容量得到适当补充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一般先输给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液以维持血容量,减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管内凝血。有明显酸中毒者,可加用5%碳酸氢钠。中心静脉压降低时,<0.49kPa(<5cmH2O)可放心输液,达到0.98kPa(10cmH20)时输液应慎重。下列证据反映血容量已补足;口唇红润、肢端温暖、收缩压>11.97kPa(90mmHg)、脉压差>3.99kPa(30mmHg)、脉率<100次/分、尿量>30ml/h、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恢复至基础水平。

  2.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

  输液中加入适量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使收缩压维持在12-13.33kPa(90-100mmHg)左右,然后逐渐减量。但感染性休克时,往往小血管强烈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下降,致使组织血液灌流减少。故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补充血容量的情况下,血管扩张药(α-受体阻滞剂苄胺唑啉,β-受体兴奋剂异丙基肾上腺素、多巴胺)能改善微循环,使皮肤变暖,肤色变红,脉压差增宽。当休克并发肾功能衰竭时,可用利尿药;合并心衰时可酌用强心剂。

  3.控制感染

  加大青霉素剂量,每日400万-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亦可用头孢唑啉,或2-3种广谱抗生素联用。对病因不明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胸膜炎)可单用头孢他啶(ceftazidime)、头孢曲松(ceftriazone),待确定病原菌后再作适当调整。

  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对病情严重,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仍不能控制时,可静滴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

  5.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输液不宜太快,以免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输新鲜血较库存血为好。随时监测和纠正钾、钠和氯紊乱以及酸、碱中毒。若血容量已补足而24小时尿量仍<400ml、比重<1.018时,应考虑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对年老体弱和原患慢性心肺疾病者应注意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诱发呼吸衰竭。

  6.补液过多

  过速或伴有中毒性心肌炎时易出现心功能不全,应减慢输液,用毒毛花甙K或毛花甙C静脉注射。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