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儿科护理 > 正文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率的护理体会

  1.心理护理

  小儿都害怕扎针,在操作前后都有哭闹、骚动的情况,故对于较大儿在操作前给予赞扬、鼓励、比较等,以稳定其情绪,尽量配合操作;对于婴幼儿,扎针准备动作宜快,避免长时间操作而增加恐惧感,同时应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静脉状态差,可能复扎次数较多的患儿,建议家长回避。同时,护理人员应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在操作过程中保持镇静、果断、审慎、平和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成功率。

  2.合理选择穿刺部位

  周岁以内的患儿,选头皮静动脉穿刺。前额部的静脉不易滑动,易固定,常作为穿刺部位,其次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或足背大隐静脉;较年长肯合作的患儿,首选手背、足背及大隐静脉;抢救患儿时,可选择肘静脉或额上、外静脉穿刺或两路静脉开通,并最好用套管针穿刺。

  3.操作方法

  由助手固定小儿头部,探清静脉的方向及深浅后,常规消毒。左手指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头皮静脉穿刺:手持针柄,针头斜面向上,沿血管与皮肤成15°角,进入皮下后,改用前后进针,慢慢潜行,见回血即止针。另一种方法是用持针器夹住针柄操作,此法进针较慢,且中途不用换手,效果很好。对于小儿两侧颞静脉及内踝大隐静脉的穿刺,见回血后再进少许,否则易渗出;对于腹水、高热等脱水较多的患儿,由于静脉萎瘪,回血很慢,此时可根据进针时脱空感并试抽回血确定,也可试滴,如液体顺利进入,局部无隆起及疼痛则穿刺成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头皮静脉穿刺宜浅不宜深,宜慢不宜快。

  4.穿刺后的处理

  头皮静脉穿刺者,除常规针头固定外,用纸胶加固头部一圈,以防止小儿拉扯。手足部穿刺输液者,可用夹板固定。针对小儿多动的特点,可播放动画片、给予玩具等分散其注意力。笔者用上述方法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操作,一次成功率在90%以上。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