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手术室护理 > 正文

断肢再植手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1)了解手术情况:骨折固定,肌腱、血管、神经修复情况,手术是否顺利。

  2)手术后卧床2~3周,适当限制活动。

  (2)病情观察:

  1)全身观察: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并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2)再植肢体观察:①制动及抬高患肢患肢适当限制活动,抬高患肢至略高于心脏水平,利于静脉回流,但不宜过高以免影响血供。②局部皮温测量手术后10日内,每1~2小时测量1次,并记录,如皮温突然下降3℃以上,提示静脉栓塞,测量时注意在同一部位。③观察再植肢体的颜色、肿胀、毛细血管回流情况。皮肤由红润变苍白、皮温降低、指腹塌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超过2秒、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提示动脉痉挛或栓塞,即动脉危象。若皮色暗紫、皮温下降、指腹肿胀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1秒)、动脉搏动存在提示静脉回流受阻,即静脉危象。如肢体肿胀应定位定时测量肢体周径,以便观察对比。其中肢体肿胀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很少受外界因素干扰,可以更准确地反应肢体血供情况,要求手术后3日内每小时观察1次。血管危象易发于手术后72小时内,一旦发生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预防感染:手术后病人住单人病房,定时消毒,手术后1~2周内要求室温在20~25℃,湿度50%~60%,专人护理,限制探视。肌注抗生素预防感染,减少静脉给药,防止静脉炎及血栓发生。

  (4)用药护理:遵医嘱及时应用抗凝剂及血管扩张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同时应用镇静止痛剂,以减轻疼痛。

  (5)功能锻炼:手术后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和主动锻炼为主的原则。手术后3周内为软组织愈合期,护理重点是预防感染,可进行理疗、按摩,以改善血行及消除肿胀。手术后4~6周开始为无负荷功能锻炼期。此期骨折愈合不牢,只做患肢屈伸、握拳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和粘连。手术后6~8周,骨折已愈合,护理重点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瘢痕软化为主,加强患肢活动和感觉训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同时可配合理疗及药物治疗。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