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基础护理 > 正文

头皮静脉拔针时与拔针后的护理

  1.准确掌握拔针时间

  在液体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余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时,助患儿取平卧位,抬高液体瓶,使输液管中液体全部进入患儿体内,这样可保证给药剂量的准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影响疗效。

  2.巧妙拔除针头

  拔针时提前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准备工作,设法使患儿身心放松,由于大部分患儿毛发较长,一部分患儿烦躁哭闹,为防止针头滑脱,临床上常用粘性较强的医用胶布固定,撕开胶布时会给患儿带来痛苦。用棉签蘸上松节油,边润滑头发边撕开胶布可使头发与胶布迅速脱离。针柄小旗一般在右侧,胶布宜从左侧向右侧方向揭开,以防揭胶布时引起针头移位而增加患儿的痛苦。右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针柄,保持与皮肤10°~15°角,左手持无菌棉签轻按在针头上方,快速拔出针头后压紧棉签。

  3.有效按压

  由于进针的角度及针梗走行的方向不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针尖刺入血管壁的位置要比皮肤上肉眼所见针眼稍高,血管壁破损是针眼出血的主要原因,为了止血,这一部位同皮肤表面上的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因此在拔针时护理人员要把棉签竖着按,以免造成深部组织隐性出血,形成血肿,并告知患儿家属不要移动棉签位置。

  4.不要揉按

  许多患儿家属喜欢用棉签或手指对穿刺部位进行揉压,误认为这样能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殊不知经过穿刺的血管及皮下毛细血管非常“娇弱”,即使轻微的揉按,也会造成局部皮肤青紫,因此护理人员在离开时要叮嘱家属不要揉按。

  5.按压时间

  足够头皮静脉输液完毕后,穿刺静脉和头皮被针体牵动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针梗退出血管及真皮层时,必定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而这个摩擦力会使已经穿刺过的血管壁再次损伤,引起血管疼痛,这时候如果未对血管壁施加压力或施压时间过短,针眼又会继续出血,护理人员在离开时叮嘱家属按压时间2~5min,不得少于2min,以防针眼出血,形成血肿。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