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病原因与其他冠心病一样至今未完全明了,大量研究提示它的发生发展与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有关。了解掌握AMI患者的心理特点,施予针对性护理,对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早日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1.恐惧焦虑的心理,由于健康知识的普及,一般人都知道AMI发作有生命危险,但临床上大部份患者为突然发病,心理准备不足,加上因频繁而剧烈的心前区疼痛而有濒死感,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此种心理以入院第1~2天的患者多见,特别是CCU的患者,看到医生护士忙碌的身影、各种监护仪器在使用中发出的连续响声、固定在身上的各种管道,且被要求绝对卧床,更加剧了恐惧和紧张。在此期间,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尽可能解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感。首先护士的工作要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以娴熟的护理技术打消患者的不安情绪;其次要在患者接受的情况下,主动介绍监护环境及监护仪器在使用中出现的情况;再次要针对患者的心理安慰患者,解释病情,使患者情绪安定。
2. 忧虑抑郁的心理,忧虑抑郁心理主要发生在住院3~5d的患者,是从焦虑慢慢发展而来,可持续数周,主要担心患病后对生活工作的影响。不同患者忧虑也各有不同: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人担心病后影响其工作地位;作为一家之主,特别是来自农村的青壮年患者,担心患病后失去劳动能力,影响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经济环境不好的患者,害怕患病使本已不堪重负的家庭雪上加霜;年轻人则担心身体活动及性功能受影响等。对此,护理的重点应放在与患者交谈方面,了解不同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针对不同原因,争取家属及单位的配合,同时,积极提供有关MI的医学知识及心理卫生、心理治疗知识,根据病情指导听音乐、读报等,以分散注意力。
3.悲观失望的心理,此类患者主要是年龄较大且缺乏家人照顾者,患病后需绝对卧床休息1周或数周时间,生活不能自理,自觉已成为废人,负累家人。如果家人探视少,更觉被遗弃,故常不配合治疗护理,有求死心态,因此,工作重点是要得到患者的信任,认真细致做好生活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患者,同情患者。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让家人或亲友多抽时间陪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使患者感到生活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