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心理护理 > 正文

老年人脑血栓心理护理

  1、老年人脑血栓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患脑血栓病对任何人都是一种很强的心理压力,特别是老年人机体的各种功能减退,其临床表现为瘫痪、失语、意识和智力障碍等,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因而对疾病恢复带来不利影响,为使病人重新达到生活自理,有很好的最佳身心状态。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病人急性期过后需较长的恢复阶段,病人表现为烦燥多虑,沉默不语,对突发的病不能正确对待,忍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和偏瘫带来的痛苦。因而,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和悲观厌世情绪。首先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对待病人态度要亲切关心、体贴、诚恳、言语温和,要尊重他们,不要勉强病人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向他们介绍康复的措施,进行语言安慰,增加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通过交流来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失语的病人可用手式、精辟字等方式尽快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情绪变化,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抑制的紧张心理。

  2、孤独寂寞恐惧的心理:老年病人最大的特点是害怕寂寞与孤独,患脑血栓病后更为明显,还有部分病人的家属忽视患脑血栓后老年人特殊的心理需要,甚至有遗弃老人的不负责任和不道德行为,这更加重了病人寂寞与孤独感。护理人员多和老年病人攀谈,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尽量帮助病人摆脱孤独的境地,解决病人的种种生活需要,用真挚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帮助病人解决困难。护理人员要多和他们谈心,接触多问候,了解病人在想什么以满足其心理需要,不能冷淡或故意疏远,同情关心体贴病人,增加他们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3、语言肢体障碍的心理:由于失语或构音障碍不能通过止常的语言交流,以至于情绪极度低落,在病人的心理产生很久的压力,又因肢体活动障碍,生活难以自理,病人心理压力很大,对治疗丧夫了信心。护理人员应主动向病人介绍病情,细心观察,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治疗情况,学会看病人的手势来代替语言的表达,通过了解病人的面部表情,举止行为,了解病人的内心活动,热请周到,善于运用语言交际工具发挥语言巨大作用,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和科学性,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老年人脑血栓饮食调节:

  脑血栓病人应注意饮食质量与合理搭配,重视烹调,充分利用饮食的互补作用,提高其营养价值。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脑血栓病人多为中老年人,其所需热量每人每天约2000千卡。三餐的合理分配为早餐占20%~30%;中餐占20%~30%;晚餐占20%~30%.这些热量大部分来自蛋白、脂肪和糖类。三者的比例以蛋白占15%~25%.脂肪20%~25%,糖类50%~55%为好。

  1、蛋白质:老年脑血栓病人吸收消化能力较低,加之我国习惯以素食为主,故脑血栓病人可发生蛋白质缺乏,这对疾病康复或后遗症的改善极为不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现代研究表明,人的寿命在延长,其原因很多,但营养好、有足量蛋白质摄取是重要因素之一。优良的肉类、蛋类、乳制品等食品中含有必需氨基酸,易于消化吸收,只要数量充足,比例得当,是很适合脑血栓病人食用的。我国中老年人蛋白质需要量一般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1~1、5g.

  2、脂肪: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性油脂及植物油。从预防脑动脉硬化角度而言,应控制动物油脂,因为胆固醇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胆固醇过高就会沉积于动脉血管壁,促使和加重动脉硬化。但鱼肉、鱼油对人体基本无害,因为鱼类油脂中几乎全是不饱和脂肪酸,它可以减少胆固醇量并阻止胆固醇在血流中沉积,有利于减轻或延缓动脉硬化。食物中脂肪供给人体必需脂肪酸,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还使饭菜可口,增强食欲。脑血栓病人饮食中脂肪不宜过多,但也不要限制过严,一般中老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0、8~1g为宜。

  3、糖类食物:随着年龄的增加,活动量减少,老年人对糖类需要量有所减少,适当控制糖的摄取是有益的。饮食中蛋白、脂肪、糖类之比以1:0、8:3较适合老年人需要。糖类主要来源于米、面、杂粮和食糖等食品。

  4、水:必须保持足量水分。老年人每天应喝4~5杯水(1000~2000毫升),最好能使一天的尿量保持在1500毫升以上。

  5、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均需充足供给,特别是维生素A、C、D;老年人应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利通便。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