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间接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过程可大致分为四期。为了帮助参加全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们更好的掌握此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下面将详细为大家介绍这四期临床过程。
I期: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如创伤、休克、感染等)外,出现自发性过度通气,呼吸频率稍增快,PaCO2偏低。可能与疼痛或应激有关,加上组织氧合不足和循环障碍,可刺激化学感觉器而引起轻度通气增加。此期的胸片正常,动脉血气分析除了PaCO2偏低外,其他基本正常。
II期:发病后24-48小时,表现为呼吸急促,浅而快,呼吸困难,发作有加重,肺听诊和X线片仍显示正常。但到该期的晚期,肺部出现细小罗音,呼吸音粗糙;X线片显示两肺纹理增多及轻度肺间质水肿。动脉血气分析为轻度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吸氧虽可使PaO2有所改善,但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仍然很高,肺内分流量约为15%-20%。
III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作明显,两肺有散在湿性及干性锣音。X线片显示两肺有弥漫性小斑点片状浸润,尤以周边为重。动脉血气分析为中度以上低氧血症,合并明显的呼吸性碱中毒,有的病例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缺氧性),P(A-a)O2明显增加,肺内分流量约为20%-25%。
IV期:呼吸极度困难,因缺氧而引起脑功能障碍,表现为神志障碍或昏迷。肺部罗音明显增多,并可出现管状呼吸音。X线片显示两肺有小片状阴影,并融合形成大片状阴影。血气分析呈现重度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同时存在。肺内分流量在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