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主治医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 > 辅导精华 > 正文

中医上如何对小儿呕吐进行分型诊治

中医上如何对小儿呕吐进行分型诊治?相信大家看完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以下文章内容就会明白了。

(1)乳食积滞:

呕吐物多为酸臭奶块或不消化食物,口气臭秽,腹部胀满,泻下酸臭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或指纹紫滞。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山檀、神曲、半夏、陈皮、炒谷麦芽(各)、莱菔子、枳壳各10克,胡黄连6克。

中成药:小儿化食丸每次1丸,每日2次;加味保和丸,每次36克,每日2次。

(2)胃热炽盛:

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口渴喜饮,唇干面赤,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治法:清泻胃热。

方药:生石膏(先煎)25克、黄连1.5克、生地10克、升麻6克、丹皮6克、姜竹茹10克、姜半夏6克、制军10克。

中成药:牛黄清胃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脾胃虚寒:

病起较缓,病程较长,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出物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残余乳食,无明显酸臭味,面色觥白,神倦肢冷,或腹痛绵绵,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温胃和中。

方药:丁香3克、吴萸6克、干姜1克、小茴香6克、白术10克、太子参10克、炙甘草3克。

中成药:虚寒胃痛冲剂,每次1/2-1袋,每日2次。

(4)肝气犯胃:

呕吐酸水,或嗳气频频,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

方药:醋柴胡、陈皮、半夏、吴萸、川朴、山栀各6克,黄连1.5克,白芍、荷叶各10克。

中成药:舒肝丸,1/21丸,每日2次。

(5)惊恐扰气:

多发生于跌仆惊恐之后,频频恶心,呕吐清涎,面色乍青乍白,心神不安,夜卧惊惕,舌淡红苔白,脉弦数。

治法:镇惊和胃。

方药:丁香、生姜各3克,半夏6克,钩藤、茯苓、远志、白芍各10克。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全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