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的定义及其分类分别是怎样的?这个知识点是全科主治医师考试需要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复习掌握。
(一)溶血性贫血的定义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破坏过早、过多,寿命缩短,骨髓造血系统的代偿性增生不足以补偿红细胞的耗损所引起的贫血。
(二)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分类 | 常见疾病 |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 |
|
1.膜缺陷 |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产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
2.珠蛋白生成异常 | 异常血红蛋白病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3.酶缺陷 |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缺乏症 |
二、红细胞外因素 |
|
1.抗体自身免疫性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异体免疫性 | 免疫性新生儿溶血 |
2.机械损伤 |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
3.生物、物理、化学方面的毒性作用 |
|
三、造血于细胞异常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
推荐阅读:
全科主治医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考点剖析及习题汇总
速看!2020全科主治医师备考必备知识点汇总!
习题测试!2020全科主治【基础知识】练习题大汇总!
以上内容“溶血性贫血的定义及其分类分别是怎样的?”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还有更多关于全科主治医师考试政策动态、精炼知识点及备考经验都在医学教育网,助力你的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