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 | 是药物的水溶液,主要用于湿敷和外擦。方法是将6~8层纱布浸入溶液内,取出拧至半干湿敷于病损处,当逐渐蒸发后再浸溶液,当湿敷垫上渗出液结痂较多时,则更换新的湿敷垫。一般每日湿敷2~3次,每次30分钟(其间应保持湿润状态) |
酊剂和醑剂 | 为药物的乙醇溶液或浸液。酊剂是指含有不挥发物质的乙醇溶液;醑剂是指含有挥发性有机物质的乙醇溶液。酊剂或醑剂外用于皮肤之后,乙醇迅速地挥发,溶解于其中的药物很均匀地分布于皮肤表面,发挥其药物性能。常用的有碘酊、补骨脂酊、樟脑醑等 |
粉剂 | 有干燥、保护、散热的作用。适用于没有糜烂、渗出的损害。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粉等 |
振荡剂 | 也称洗剂,是不溶于水的粉剂(约30%~50%)与水混合而成。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等作用。常用的炉甘石洗剂、复方硫黄洗剂等,用于痤疮及酒渣鼻 |
油剂 | 一般用植物油溶解药物或混入固体药物,有清洁、保护和润滑作用。适用于渗出不多的皮炎和湿疹,常用的有40%氧化锌油等 |
乳剂 | 由油和水经乳化而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油包水(W/0)乳剂,称为脂,用于冬季及干燥皮肤;另一种是水包油(0/W)乳剂,称为霜,用于油性皮肤的人,较易洗去。乳剂渗透性能较好,有保护、润泽皮肤的作用。适用于亚急性、慢性皮肤炎症 |
软膏 | 用凡士林、单软膏(植物油加蜂蜡)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加入不同作用的药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软膏。软膏有保护创伤、防止干裂的作用。软膏中所含粉状药物不应超过25%。软膏渗透性强,作用深达,易于发挥所含药物的性能,且易于保存。适用于慢性皮肤炎症疾患,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 |
糊(泥)膏 | 是含有25%~50%固体粉末成分的软膏,作用与软膏类似,但因含有较多粉剂,可有一定的吸收水分和收敛的作用。多用于有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炎及湿疹等 |
硬膏 | 药物溶于或混合于黏着性基质中并涂布于裱背材料,如布纸或有孔塑料薄膜上而成硬膏。硬膏粘贴于皮肤表面后,可阻止水分蒸发,使角质层软化,从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适用于呈现苔藓样变的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湿疹等,如氧化锌橡皮硬膏 |
皮肤渗透促进剂 | 如40%~60%二甲基亚砜、1%~5%氮酮等,可使溶解于其中的药物较快、较充分地被皮肤吸收 |
涂膜剂 | 系高分子化合物成膜材料溶于有机溶媒或水中,再加入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而成。涂膜剂在皮肤上能形成薄膜,使其中的作用药物与皮肤密切接触而易被吸收。适用于神经性皮炎、鸡眼、胼胝等 |
气雾剂 | 是在特制容器中注入药液或压缩液化气体,掀动阀门时药液自动呈雾状喷出。通常内含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或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
凝胶 | 是含有聚乙二醇、丙二醇、纤维素衍生物等物质的半固体制剂,也称透明软膏。局部涂用后形成一层薄膜,感觉舒适,清洁透明。常用的有2.5%~10%过氧化苯甲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