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主治医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 > 答疑周刊 > 正文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0年第5期

问题索引:

一、流行病学硏究的方法有什么?

二、疾病测量常用指标是什么?

三、疾病流行强度包括什么?

四、疾病分布特征是什么?

具体解答:

一、流行病学硏究的方法

(1)描述性研究:包括现况研究、筛检、生态学研究等。

属于观察性研究,即客观地观察和记录事物或现象的状态和特征,进而分析描述事物或现象特点与规律。用于发现病因线索,但不能确认病因。

(2)分析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亦属于观察性研究,但是有比较地进行分析,以找出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但病例对照研究只能论证疾病与因素间是否存在关联,不能确认因果关系。

(3)实验性研究:包括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

实验性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必须对观察对象施加某种干预(如药物、健康教育等)。主要用于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4)理论性研究:使用数学公式明确地和定量地表达病因、宿主和环境之间构成的疾病流行规律,同时从理论上探讨不同防治措施的效应。

二、疾病测量常用指标

患病频率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又可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

发病率:描述流行强度,可用于病因学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价。

患病率:可用来表示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现患或流行情况。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全部患者的比例。

病死率表示确诊某病者的死亡概率,是衡量疾病预后的指标,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治能力,常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病死率与死亡率不同,死亡率计算时分母为平均人口数,包括了所研究疾病的患者和非患者,而病死率的计算只与所研究疾病的患者有关。

疾病构成比反映疾病谱的构成情况。

死亡与生存频率

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比例。观察时间常以年为单位。

三、疾病流行强度

1.散发: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某病的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①常年流行,病后免疫力持久,或因预防接种使人群维持一定免疫水平的疾病,如麻疹;②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③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的传染病,如炭疽等;④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如麻风。

2.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

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

3.流行:指在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相对于散发,流行出现时各病例之间呈现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联系。

4.大流行: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在短期内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反映某种疾病发病数量变化及其病例间联系程度的指标。

四、疾病分布特征

人群分布特征

人群的一些固有特性或社会特性均可构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人群特征,有时它们可成为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特征有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等。其中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其他因素的作用都强。

地区分布特征

各种疾病,包括传染病、非传染病及病因未明疾病均具有地区分布的特点。不同地区疾病的分布不同,主要反映了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作用的不同。一般来说,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自然环境因素,和当地人群的风俗习惯及社会文化背景等社会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疾病的地区分布,分析时应作全面考虑。了解疾病的不同地区分布,有助于为探讨病因提供线索及拟订预防策略,以便能有效地控制与消灭疾病。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0年第5期(word版下载)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全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