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8年第46期
问题索引: 
一、【问题】颏下皮样囊肿主要特征为? 
二、【问题】颈淋巴结结核治疗错误的是? 
三、【问题】患者,女性,62岁。长期感腰背部及四肢长骨疼痛,一直未作特殊处理;近3天来无明显诱因,肱骨及股骨干疼痛加重,活动受限,遂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查体:右侧肱骨及左侧股骨干畸形,局部骨质隆起,压痛明显,不能活动;X线提示长骨骨干局部有大小不等的透亮区,病理性骨折及弥漫性脱钙的表现,试验室检查:血清总钙2.96mmol/L,血清游离钙1.57mmol/L,PTH 1-84测定20.5pmol/L,肾功能检查提示氮质血症。初步诊断是?若患者入院后第二天血钙升至3.77mmol/L,针对高血钙的紧急处理有?患者行甲状旁腺次全切之后,可出现的术后并发症有? 
四、【问题】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中恶性度最高的是? 
五、【问题】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具体解答: 

A.无需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 
B.无液化、可活动者需淋巴结切除 
C.病变范围广、边界不清者需放疗 
D.液化未破溃者穿刺吸脓、脓腔抗结核药物注射 
E.窦道形成或破溃者结核灶刮除术 
【解答】A 
需要全身治疗:包括合理营养及给予抗结核治疗;有继发感染者应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结核全身治疗有明确的治疗原则,即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三、【问题】患者,女性,62岁。长期感腰背部及四肢长骨疼痛,一直未作特殊处理;近3天来无明显诱因,肱骨及股骨干疼痛加重,活动受限,遂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查体:右侧肱骨及左侧股骨干畸形,局部骨质隆起,压痛明显,不能活动;X线提示长骨骨干局部有大小不等的透亮区,病理性骨折及弥漫性脱钙的表现,试验室检查:血清总钙2.96mmol/L,血清游离钙1.57mmol/L,PTH 1-84测定20.5pmol/L,肾功能检查提示氮质血症。 
1.初步诊断是? 
A.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高钙血症 
D.纤维性囊性骨炎 
E.骨肉瘤 
F.肾癌骨转移 
【解答】ACD 
本题是典型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案例,甲旁亢女性多见,6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外科将其分为骨型(本题)、肾型和混合型;本病由于大量分泌PTH,使骨钙释放入血,引起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开始多为腰背部、髋部、肋骨和四肢的骨痛,后期主要表现为纤维囊性骨炎(X线提示长骨骨干局部形成大小不等的透亮区),由于长期高钙,可影响肾小管功能,逐渐演变成氮质血症,本题最核心的题眼是PTH测定,一般均在10pmol/L以上,故诊断ACD。 
2.若患者入院后第二天血钙升至3.77mmol/L,针对高血钙的紧急处理有? 
A.大量滴入生理盐水 
B.呋塞米利尿 
C.降钙素皮下注射 
D.血液透析 
E.糖皮质激素静滴 
F.帕米膦酸钠静滴 
G.紧急手术切除甲状旁腺 
【解答】ABCDEF 
甲旁亢患者血清钙>3.75mmol/L时应视为高钙危象,应予以紧急处理,常用方法有大量滴注生理盐水,与呋塞米一样具有促进钙从尿液排出的作用;帕米膦酸钠可延缓骨溶解性病变的发展;糖皮质激素降低血钙的作用则是减少小肠对钙的吸收,同时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促进尿钙排泄。降钙素主要生理功能则是降低血钙、血磷的水平,故选ABCDEF。 
3.患者行甲状旁腺次全切之后,可出现的术后并发症有? 
A.胰腺炎 
B.消化性溃疡 
C.低钙血症 
D.肢端发麻 
E.低镁血症 
F.喉返神经损伤 
【解答】ACDEF 
甲旁亢患者术后可导致胰腺炎,目前机制尚未明朗;术中探查可损伤喉返神经,由于甲旁腺切除可导致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低血钙可导致患者面部、口周或肢端发麻,严重时手足抽搐。 
四、【问题】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中恶性度最高的是? 
A.乳头状癌 
B.滤泡状腺癌 
C.未分化癌 
D.髓样癌 
E.以上均不对 
【解答】C 
甲状腺癌按肿瘤的病理类型可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最高。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1)乳头状腺癌30~45岁女性多见,淋巴转移为主,恶性度较低,单发,质硬不平、活动受限的肿块,晚期可有气管、食管受压的症状,手术根治为主,预后良好。(2)滤泡状腺癌以50岁左右女性偏多,血行转移为主,中度恶性,肿块硬、边界不清,发展较快,手术、放疗都需要,预后较差。(3)髓样癌中年男女相近,淋巴、血行转移,中度恶性,有家族史,产生降钙素,有低血钙的表现,手术治疗为主,预后尚可。(4)未分化癌老年男女相近,淋巴、血行转移,高度恶性,浸润广泛,生长迅速,甚至先有颈、肺转移,放疗为主,预后极差。 
五、【问题】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偶然发现甲状腺有一个硬而不光滑肿块 
B.近甲状腺峡部活动度大的肿块 
C.甲状腺肿块短期内迅速增大 
D.甲状腺包块伴声嘶 
E.甲状腺包块伴颈淋巴结肿大 
【解答】B 
甲状腺癌按肿瘤的病理类型可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最高。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1)乳头状腺癌30~45岁女性多见,淋巴转移为主,恶性度较低,单发,质硬不平、活动受限的肿块,晚期可有气管、食管受压的症状,手术根治为主,预后良好。(2)滤泡状腺癌以50岁左右女性偏多,血行转移为主,中度恶性,肿块硬、边界不清,发展较快,手术、放疗都需要,预后较差。(3)髓样癌中年男女相近,淋巴、血行转移,中度恶性,有家族史,产生降钙素,有低血钙的表现,手术治疗为主,预后尚可。(4)未分化癌老年男女相近,淋巴、血行转移,高度恶性,浸润广泛,生长迅速,甚至先有颈、肺转移,放疗为主,预后极差。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8年第46期(word版下载)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