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8年第37期:
问题索引: 
一、【问题】关于腹股沟管的解剖哪项是错误的? 
二、【问题】关于腹股沟直疝的说法正确的是? 
三、【问题】下列哪项不属于腹外疝的疝外被盖的组织? 
四、【问题】腹股沟直疝发生主要的解剖病理基础是? 
五、【问题】关于股管的解剖,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六、【问题】腹股沟管外环位于哪层组织上? 
具体解答: 
一、【问题】关于腹股沟管的解剖哪项是错误的? 
A.内口即内环,是腹横筋膜的裂隙 
B.上壁为腹外斜肌弓状缘 
C.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陷凹韧带 
D.后壁是腹横筋膜及腹膜 
E.男性内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 
【解答】B 
腹股沟管结构内口即深环,是腹横筋膜的卵圆形间隙;外口即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前壁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但外侧1/3部分尚有腹内斜肌覆盖;后壁为腹膜和腹横筋膜,其内侧1/3有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腹股沟管内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男性有精索通过。成人此管长4-5cm。 
二、【问题】关于腹股沟直疝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女性腹股沟疝患者最常见的类型 
B.经腹壁下动脉的内侧突出 
C.避免疝复发的关键之一是术中在内环处高位结扎疝囊 
D.在男性患者通常降至阴囊内 
E.嵌顿发生率明显高于斜疝 
【解答】B 
腹股沟直疝的疝囊是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即直疝三角区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直疝的发病率远较斜疝为少,占腹股沟疝的4.2%。在双侧腹股沟疝中,直疝占到半数以上。腹股沟直疝为后天性,大都发生于老年男子,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长期咳嗽、排尿困难等病人。主要原因为腹壁薄弱和腹内压骤增。 
三、【问题】下列哪项不属于腹外疝的疝外被盖的组织? 
A.皮肤 
B.皮下组织 
C.肌肉 
D.筋膜 
E.壁层腹膜 
【解答】E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四部分组成。 
疝门:它是疝囊从腹腔突出的“口”多呈环形,亦称疝环,亦即相当于腹壁薄弱或缺损处。各类疝多依疝门部位而命名,如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等。 
疝囊:疝囊是腹膜壁层经疝门而突出的囊袋结构,可分为囊颈、囊体、囊底三部。囊颈指疝囊与腹腔相连接的狭窄部,位置相当于疝门,由于肠内容物经常经此而进出,故常受摩擦而增厚。特别在老年患者,病史长,受佩用疝带的软压垫压迫,可使囊颈格外肥厚坚韧。囊体是疝囊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囊腔是疝内容物留居之处。囊底指疝囊的顶端部分。 
疝内容物:即指从腹腔突出而进入疝囊的脏器和组织。常见的内容多是活动度大的。以小肠占首位,其次是大网膜,其它有盲肠、阑尾、乙状结肠、横结肠、膀胱、卵巢、输卵管、Meckel憩室等,但较少见。 
疝被盖:指疝囊以外的腹壁各层组织,通常由筋膜、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组成,可因疝的部位尚有所增减。上述各层组织常因疝内容出入,留居而被扩大或受压,以致萎缩、变薄。 
四、【问题】腹股沟直疝发生主要的解剖病理基础是? 
A.腹内斜肌弓状下缘位置偏高 
B.腹股沟韧带薄弱 
C.腹内斜肌薄弱 
D.腹横筋膜薄弱 
E.凹间韧带薄弱 
【解答】A 
腹股沟直疝自直疝三角突出,不经过腹股沟管,故外环口不扩大,一般不进入阴囊。其发生主要解剖病理基础是腹内斜肌弓状下缘位置偏高。 
五、【问题】关于股管的解剖,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股环内缘为腹壁下动脉,外缘为腹外斜肌弓状缘 
B.股管下口为卵圆窝 
C.股管是一个狭长的漏斗形间隙,有上、下两口 
D.股管上口称为股环 
E.股环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 
【解答】A 
股管是一个狭长的漏斗形间隙,长约1-1.5cm,内含脂肪、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结。股管有上下两口。上口称股环,直径约1.5cm,有股环隔膜覆盖;其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股管下口为卵圆窝。卵圆窝是股部深筋膜(阔筋膜)上的一个薄弱部分,覆有一层薄组织膜称筛状板。它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下方,下肢大隐静脉在此处穿过筛状板进入股静脉。 
六、【问题】腹股沟管外环位于哪层组织上? 
A.腹外斜肌腱膜 
B.皮下浅筋膜 
C.腹横筋膜 
D.腹横肌 
E.腹内斜肌 
【解答】A 
腹股沟区的解剖中,腹股沟管外环位于腹外斜肌腱膜上,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共同构成了联合肌腱,腹股沟管内环位于腹横筋膜上。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8年第37期(word版下载)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