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骨头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既有成骨细胞负责建造新的骨组织,又有破骨细胞负责清除旧的或损伤的骨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平衡可能会被打破,当骨质流失速度超过新骨形成的速度时,就会导致骨密度下降,从而引发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主要影响以下几类人群:
1.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减弱,同时雌激素或雄激素水平下降也会影响骨骼健康,老年人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
2. 女性:绝经后的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密度会快速降低,因此比男性更易患此病。
3. 有家族史的人群:如果直系亲属中有骨质疏松患者,则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4. 长期缺乏运动者: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骨骼健康,反之则可能加速骨量流失。
5. 营养不良或饮食习惯不好的人:如钙、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都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6. 某些疾病患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脏病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7.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比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需要从生活方式调整入手,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饮酒,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