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往来是指患者感到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症状,在中医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这种症状多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外感病初期:当人体受到外邪(如风、寒、暑、湿等)侵袭时,尤其是风寒或风热之邪初犯肌表,正气与邪气相争,可以出现寒热往来的情况。
2. 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典型症状之一就是周期性的寒战和高热交替发作,即所谓的“寒热往来”。
3. 少阳病证:在中医理论中,少阳经脉受邪后可表现为寒热往来的特点。如《伤寒论》所述的“小柴胡汤证”,其主要症状包括口苦、咽干、目眩及寒热往来等。
4. 湿温病:湿热内蕴或外感湿邪,导致体内气机不畅,也可能出现寒热往来的现象。如《温病条辨》中提到的“湿温”就有类似的表现。
5. 肝胆疾病:肝胆功能失调时,尤其是肝郁气滞、胆火上炎的情况下,患者也可能会有寒热往来的感觉。
综上所述,寒热往来在中医临床上具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需要结合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对于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来说,在遇到此类症状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并根据患者的其他伴随症状及体征做出准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