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以及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在入托、入学前需要完成一系列的疫苗接种。这些疫苗主要包括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或I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或麻腮风三联疫苗(MMR)、乙型肝炎疫苗(HepB)、A群流脑多糖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等。具体来说:
1. 卡介苗: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接种,用于预防结核病。
2. 脊髓灰质炎疫苗:通常从两个月开始接种,共需四剂次,用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3. 百白破联合疫苗:也是从两个月起接种,总共需要4-5剂,可以有效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4.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或麻腮风三联疫苗:一般在8月龄时首次接种,18-24个月时加强一次,主要用来预防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
5. 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即应接种第一剂,之后按0、1、6月程序完成全程免疫。
6. A群流脑多糖疫苗和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等也有相应的接种时间表。
因此,在孩子准备入托或入学前,家长应当根据当地卫生部门提供的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的记录,对照上述疫苗种类及其推荐的接种时间表,确保所有规定的疫苗均已按时完成接种。同时,学校也会要求提供相关的接种证明,以保障校园内的公共卫生安全。如果发现有漏种的情况,应及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按照医生指导补种相应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