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以胃黏膜长期炎症性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诊断慢性胃炎主要依赖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其中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1. 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上腹部不适、饱胀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是否与饮食有关,持续时间及变化趋势等。此外,还需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如吸烟饮酒习惯)、家族史以及既往病史。
2. 体格检查: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有无消瘦、贫血等表现;进行腹部触诊时可发现上腹压痛但通常没有反跳痛或肌紧张现象。
3. 辅助检查:
- 内镜检查(胃镜):是诊断慢性胃炎的金标准。通过直观观察胃黏膜的颜色、形态变化,并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
- 幽门螺杆菌检测:包括呼气试验、血清抗体测定及粪便抗原检测等,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 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系统疾病。
4. 需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
- 消化性溃疡:虽然两者都可出现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多表现为规律性的疼痛,且夜间痛较为明显;内镜下可见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单个溃疡灶。
- 胃癌:慢性胃炎患者如果短期内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等症状加重,则应警惕恶变可能。胃镜结合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等非特异性症状,但经过全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证据。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主诉、体征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来做出准确诊断,并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