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确定建档对象。通常情况下,建档对象为辖区内的常住居民,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但长期居住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重点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及儿童等。
其次,进行信息收集。通过入户调查、电话访问或在医疗机构就诊时填写等方式获取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和健康状况资料(包括既往疾病史、家族遗传病史、生活行为习惯等)。
然后,录入系统。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后输入电子化管理系统中,形成初步的居民健康档案。此步骤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接着,审核确认。由专业人员对已建立的健康档案进行复核,检查内容是否完整、真实可靠,必要时需与建档对象沟通核实相关信息。
最后,动态更新维护。随着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新发现或居民自身情况的变化,应及时补充完善其健康档案,保持信息的新鲜度和实用性。同时定期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整个健康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通过上述流程建立起来的居民健康档案,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促进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