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身体代谢活动加速,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对于大多数甲亢患者来说,首选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和放射性碘治疗。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即甲状腺切除术)可能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或必要的选择。
1. 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复发:如果经过规范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在停药后的短时间内再次出现甲亢症状,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2. 存在巨大甲状腺肿大或结节:当患者的甲状腺明显增大(如超过50g),影响到呼吸、吞咽等生理功能时;或者超声检查发现有多个结节,且不能排除恶性可能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手术。
3. 患者对药物过敏或不耐受:部分患者对抗甲状腺药物存在严重不良反应,无法继续使用这些药物治疗时,则可选择手术途径。
4. 妊娠期间甲亢:对于孕妇而言,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上述提到的几种情况),为了保障母体和胎儿的安全,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5. 长期随访困难者:对于一些因个人原因难以坚持长时间药物治疗或定期复查的患者,也可以考虑通过一次性解决的方式——即手术来达到根治的目的。
总之,在决定是否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时,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特点、身体状况以及个人意愿等因素,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再做出最终决策。同时,术后还需要注意监测甲状腺功能状态及补充必要的激素替代治疗等后续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