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 > 正文

万盛经开区乡村医生杨树全:大山深处的“120”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每日打卡> 大纲教材>

2016年7月28日一大早,杨树全骑着他的摩托车,顶着烈日往村民杨河清家赶去。数分钟前,杨河清打来电话说,自己身体不适希望杨树全去看看……在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光明村,杨树全55年如一日,只要村民要求,他就立即背着药箱,为村民们送医、送药,成了光明村父老乡亲的“专属120”。

“我的祖父、父亲都是草药医生,他们在坡上种草药、找草药为乡亲们治病,深受乡亲们的拥护和尊敬,我很羡慕他们。”今年74岁的杨树全,从小跟随父亲行医。

杨树全1959年进入乡卫生院工作,1962年正式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当时乡卫生院要选一批乡村医生,我报了名。”杨树全说,在农村长大的他清楚如果村里没有医生,村民看病将很不方便。

关坝镇光明村有653户、2792名村民。这些年来,村民只要有病痛,都会想到杨树全。有村民行动不方便,只要一个电话,杨树全一定会立即带着医药箱,赶到病人家里。

“杨医生,您快去看看吧,我父亲突然肚子痛。”有年冬天晚上10点过,杨树全已经睡下,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他惊醒,原来是邻村的张宗维老人肚子疼得厉害,他的儿子前来请杨树全去给老人看病。

杨树全翻身起床,背上医药箱,带着手电筒,就朝张宗维家赶去。寒冷的冬夜,风刮在脸上一阵阵刺痛。杨树全打着手电,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走了3个小时,终于赶到张宗维家。由于救治及时,老人得以脱险。

“城里人不是说生病打120吗?我们有病就找杨树全,他就是我们的‘120’。”村民杨河清说。

“学骑摩托是因为年纪大了,走路慢容易耽误事。”杨树全说,年轻时背上医药箱,走上几公里路不觉得累,但年龄大了,腿脚不听使唤,走路速度慢了许多。于是,为了不耽误救治病人的时间,在68岁时,他决定学习骑摩托车。

这一想法招来子女的反对:“你当个乡村医生,一个月几百块钱,干脆别做了,要是钱不够用,我们每个月补贴你一点就是。”子女们的劝说杨树全根本听不进去,在他再三坚持下,小儿子杨昌斌极不情愿地教父亲学骑摩托车。

对一个将近70岁的老人而言,骑摩托车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不知摔倒了多少次,杨树全终于学会了骑摩托车。

在骑摩托车出诊的路上,杨树全也曾摔倒过多次,甚至有一次将摩托车摔得面目全非,自己也受伤卧床多日。

同村的杨作和今年84岁,患有高血压,需要长期随访。无论刮风下雨,只要到了随访时间,杨树全都坚持亲自上门,下雨天骑不了摩托车,他就慢慢走去为杨作和测血压、看病。

村民吕桂华是残疾人。给吕桂华看病,杨树全从未收过一分钱,都是自己垫付。

“杨医生人好,随叫随到。”吕桂华说,前段时间他患重感冒,卧床不起,邻居赶紧给杨树全捎去口信,杨树全立即赶来给吕桂华看病。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除了治病救人,杨树全还承担着全村2000多人的健康体检。

出诊救治、建立档案、宣传教育……杨树全成了村民的健康守护神。“我们村有17个糖尿病患者、15个精神病患者、152个高血压患者,我每个月都要到这些人家里去随访。”哪户村民家有几口人、有什么样的病史,杨树全一清二楚。

以前,杨树全没有摩托车,只能走路去随访,部分村民家非常偏远,他一天只能走一户,但他依然做到了随访率100%.

“我是一名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虽然工作辛苦,但能够被村民认可,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杨树全说,只要他活着一天,就会继续行医治病。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5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