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周根生的乡村医生之路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每日打卡> 大纲教材>

周根生,属马,今年63岁。1971年开始在太平湖畔的新建村合作医疗室(现渔民新村)当赤脚医生,一干就是46年。46年来,他身背药箱,手拿听筒,如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时常翻山越岭,为村民送医送药,也时常沿湖畔岸边快步疾行,替乡亲上门问诊。慈眉善目中透着温厚与关切,中等身材里洋溢着满满的正气与热情。“根生是我们村民的好医生”,提起乡村医生周根生,渔民新村的乡亲们既有夸耀又有自豪,言谈之间充满对一个乡村医生的信赖之意和感激之情。

说起当年之所以当上赤脚医生从事乡村医疗这一行业,周根生的目光显现凝重。久远年代记忆深处的一些事情重现脑海——1968年夏日的一天,长他几岁的哥哥在田边劳动拔草时大拇指不幸被蛇咬伤。眼看着哥哥拇指上深深的毒蛇牙印和不断肿胀发紫的手指手臂,哥哥疼痛难忍的哭声与喊叫,让一家人手足无措,焦急万分。当时乡村就医难,加上交通不便路上耽搁,等赶到县医院时已过了最优救治时间,医生不得不切除他哥哥被蛇咬伤已经坏死的那只大拇指以保全其性命。那一幕情景深深烙在年少的周根生脑海中。也就在那时,长大当一名医生,为村里人治病救命的想法和愿望如一粒种子在周根生心里悄悄生根发芽。

1971年文革尚未结束,学校处于半停课状态,当年春天,中学未毕业的他就辍学回乡。经大队推荐,到当时的和平公社医院参加为期一个月的赤脚医生培训班的学习培训。后来又先后参加县和省举办的赤脚医生培训班并到池州卫校参加学习培训。当年村里有个回乡的老军医徐医师,不仅医术水平高,对人也和蔼热情,周根生到村合作医疗室后,一方面买来书本自学医学方面相关知识,一方面拜徐医生为师,虚心求学。周根生把徐医师对他叮嘱的话语:救死扶伤,职业高尚,人命关天,切忌马虎,注意用药安全,务必拄拐棍加小心等等教诲聆听于耳、深刻于脑、铭记于心。

当周根生怀揣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赤脚医生培训合格证,身背药箱走村入户开始独立地为乡亲巡诊看病时,他的内心既感觉有一份神圣与庄严,同时又是那样的高兴与开心,感觉太平湖畔的山水也变得越发多情而秀美。

渔民新村合作医疗室负责8个自然村的卫生监督、水源卫生监测管理以及800多名村民的医疗服务、患者档案建立等项工作。所涉范围面广点多任务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当时那里不通公路,交通不便,每每下村或到农户家上门出诊都要翻山越岭或涉水过河。然而交通不便并不能阻碍他的行程与出诊,乡村医生是他热爱的职业,为乡亲治病解难,是他内心的理想和愿望。实践也证明,几十年如一日,他克服困难,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全身心投入到乡村公共卫生事业上,较好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尽到一位乡村医生应尽的责任。

乡村医生不仅白天时常要下村出诊,就是夜晚接到村民出诊求医的电话,他也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就出发。提起夜晚出诊,周根生说1989年秋天的一次深夜出诊令他一直难忘,至今提起还毛骨悚然。那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凌晨一点多接到柳家粱陈长贵急诊出诊请求,陈长贵爱人哮喘急性发作,呼吸困难生命垂危。人命关天,病情就是命令,周根生很快穿起衣裳,背起药箱,拿着手电冲进茫茫黑夜里。几乎是一路小跑马不停歇地翻过两座山梁,疾行几里山路赶到陈长贵家。气喘吁吁的他来不及喝一口水就开始给病人把脉、听诊,问询观察有关情况,接着开药拿药,叮嘱注意事项。等忙好一切已是凌晨三点多,他谢辞陈长贵挽留和送他回去的好意,打着手电匆匆赶往回家的路。当翻越一座山岗路经一片芭茅丛时,猛地发现一只体型很大的野兽蹲在路中间挡住了去路,他借着手电揉眼定睛仔细一看,心里咯噔一下:不好。那黄色的皮毛、黑色的斑圈、大猫一样的头型,这是一只金钱豹。周根生不由惊恐地全身汗毛竖起,两腿发颤,直冒冷汗。在此危险境地,进退两难之时,不知哪来的一股神奇定力令其很快进入了那种处惊不变、遇事不慌的状态之中。他两眼直视着十多米开外的这只豹子,手电筒的强光直射豹子的眼睛。圆溜溜的豹眼在暗夜里闪动着令人胆颤的阴幽绿光,豹子不时呲牙摆尾,喉管里还不停发出具有震慑意味的豹吼声。大约僵持了两三分钟之后那只拦路的金钱豹才掉转头朝芭茅丛深处缓缓走去。周根生化险为夷,在惊恐中回到家中,恍若做了一场恶梦般,衣衫湿透,浑身发冷。事隔近30年,至今每每想起还心有余悸。他开玩笑地对我说:这只豹子大概晓的我是治病救命的乡村医生,所以才放过了我。有了这次历险,后来夜晚遇有出诊之事他便带上一根铁棍以防不测。

99年夏日的一天,团结队少年李丹在库塘边玩耍时不慎落水,被人救起时已神智昏迷没有了气息。因感冒发烧正躺在床上休息的周根生得知这一情况后,飞身下床立即奔向少年李丹出事地点。按照所学知识对李丹进行人工呼吸和生命急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李丹终于苏醒过来。人们都说是乡村医生周根生把李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作为从医几十年的一名乡村医生,曾经抢救治疗过很多病人,其中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谈起这些,他也并没有一丝自得、骄傲与自满,而是坦诚由衷地说: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治病救人是我们神圣的责任,不敢稍有松懈与怠慢,否则就是罪人。

在渔民新村巧遇村民孙金才、苏旺香两位村民。与他们提及周根生,二人竖起大拇指由衷地夸奖和赞美:“周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看病收费低”,“他出诊随叫随到,对我们农民没有架子,是我们信得过的乡村好医生……”。是呵,周根生凭籍内心的真诚与善良,把对乡亲那份纯朴的情感以及自己对乡村医生这一崇高职业的理解和认知,体现在对乡亲的热情上,落实在对患者的关心救治行动中。因而既赢得了乡亲们的好口碑,同时也获得了有关部门颁发给他的若干证书与奖杯——“优秀共产党员”、“卫生先进工作者”、“规范药房”、“规范村卫生室”……一本本证书和铜牌是最好的说明与例证,也是对这位乡村医生的认可与肯定。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5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