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众口难调”。而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金塘镇长沙村乡村医生周芝香从医50余年来,与数以万计的患者打交道,却赢得了众人的口碑,最近她因为“医术好、服务好、态度好”,上了所在仙居社区的“乡贤榜”。
五十四年的坚守
位于金塘岛东南角的长沙村由8个自然山岙组成。由于地处偏僻,早年村民患病就医得用摇篮抬着翻山越岭十余公里到外面的医院。“小病拖,大病扛,错失时机见阎王”,是当时当地群众看病难的真实写照。
为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1963年,金塘卫生院为该村(当时的金塘公社长沙大队)“开小灶”,物色三名小青年进行医疗培训,成立了大队保健站。16岁的周芝香成为一名保健员,她如饥似渴学知识,“满师”后终日奔走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由于工作出色,70年代初被选拔到舟山卫校“深造”。通过刻苦努力,终于从一名“赤脚医生”“红药水医生”成为省卫生厅正式注册的乡村医生。原来的两位同事因条件差、收入少先后离岗。只有周芝香坚持了下来:“乡亲们需要我,我离不开。 ”
弥留之际的感恩
如今周芝香的案头有382人的健康档案,其中有92名高血压患者,11名糖尿病人,6名精神病人。由于经常上门走访,某人患什么病,病情程度,周芝香了如指掌。长沙村最南端的铁路岙里住着四个人,周芝香从最北端的家里到那里来回要走两个多小时,她坚持在山坡里爬上爬下随访,当周芝香检查完回卫生室时,村民们常在远远地用目光对这位白衣天使表达敬意。
乐信态老人因患中风长期卧床,臀部长了褥疮。从外地医院回家后,碗口大的伤口深可见骨,恶臭难闻,家属见此也忍不住掩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周芝香一连三个月为其清洗伤口,消毒换药。对于患者家属的感激之言,周芝香总是和气地说:“当医生就是救死扶伤,我已经习惯了。 ”老人临终前不断呼唤周芝香的名字,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动容。
死神手中夺生命
从医50余年,周芝香一直恪守“随叫随到”的承诺。不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接到电话或口信,背起药箱就出门。有时刚端起饭碗,老伴叫她吃好饭再去,她说:“我早到一步,病人就能早些解除痛苦。 ”村民谢仁光在田头劳作时突然昏厥,面似土色。周芝香赶到后诊断他是得了一种俗称老虎痧的中暑症,立即用银针进行抢救,几分钟后就醒过来。周芝香说,如再延误一点时间,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40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曾经轰动了长沙村。村妇张亚清产后大出血,这在医学上可称高危症,村里没有电话又不通车,如果用人力把产妇抬到金塘卫生院,翻山越岭起码得三个小时!周芝香根据从金塘卫生院产科医生处和舟山卫校学到的知识,诊断该产妇为胎盘残留,在同事的配合下,她用手抠出产妇体内的残留胎盘,并用药物治疗,终于把母婴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芝香的心像金子”
“芝香医生的心像金子,永不褪色。”这是村里老人徐松中、俞瑞青对周芝香的评价。
1974年,金塘岛爆发病毒性肝炎,长沙村是重灾区。周芝香一面为群众看病,一面还忙着上山采集治疗肝炎的草药,昼夜连轴转长达一个多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实在忙不过来就叫拢洋回家的丈夫一起帮忙。最终全村86名肝炎患者全部得到了及时医治并康复。“我们见她在采药的那些日子里忙得蓬头散发。为了采草药还从高坎跌下,腿部骨折。她把草药分给人家,一分钞票也不收”。多年来,周芝香对乡亲们坚持实行出诊、针灸、拔牙、草药四不收费。“50多年来可是一笔大数目呀,阿拉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村民的言语间充满着感激。
忧心至今无人接班
周芝香50余年如一日,为守护偏僻山岙乡亲们的健康默默奉献。当笔者请她谈从医之路的感受时,憨厚的周芝香略加思索“总结”出了“感谢、自豪、满足、牵挂”8个字。
感谢的是党的关怀和乡亲们的厚爱,她说她的一生不过做了些普通事情,党和人民却给了这么多荣誉:多次荣膺区级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多次当选区人大代表,最近还被评为定海区十大惠老模范……实在是太过抬爱;自豪的是,当了54年的乡村医生没有发生一起医疗事故;满足的是,经济上从接一个生五角钱开始,现在年工资2万多元;牵挂的是,自己已经70岁了,现在还无人接班。村里虽然有了环山公路,但老年人遇上头痛发热的,打车坐车还不方便。如果今后长沙村不因开发而搬迁,乡亲们的看病问题依旧是其一块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