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一张老照片一生赤脚医生情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每日打卡> 大纲教材>

3月30日,春雨潇潇。一群老人相约来到一家酒店聚会。为了这场约会,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了好久。

组织者张海江,今年76岁。50多年前,20岁出头的他,被村里推荐到大峪公社(现为大峪镇)卫生院接受培训,之后成为“赤脚医生”。和他一样,当年来自大峪公社各个村的40多名男女青年,受村里推荐,开始学医,之后给村民看病。他们这些人中,有的来自医学世家略懂医术病理,有的是初中毕业生,在村中属于文化人。他们被挑选出来后,从1963年开始,不定期在大峪公社卫生院统一接受培训,给他们上课的是县里和省里下来的医疗队的医生。“那个年代没有‘村医’之说,我们统称‘赤脚医生’。”提起“赤脚医生”的人生经历,张海江和他的老伙伴们精神振奋。

1966年8月9日,大峪卫生院召集全公社的“赤脚医生”开会。会议结束时,有人提议说:大家难得聚这么齐,希望能照个合影。经众人商议,照相地点就选择在场地开阔的大峪街后的小河边上。很少照相的他们,面对摄影师的镜头,显得有些拘谨甚至呆板。这张合影留下了他们值得回忆的“赤脚医生”经历。

大峪,山高路险,环境恶劣。皮定均司令员曾在这里指挥部队与日寇作战,是革命老区,群众生活相当贫困,医护人员相对缺乏,医疗条件尤其有限。张海江这些“赤脚医生”应运而生,他们肩负着大量的卫生预防、治疗疾病的任务,为保障乡亲们的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群众爱戴。

当年的“赤脚医生”,因医学、病理等知识有限,大病、重病、复杂的病治不了,他们能解决的问题,通常是一些头痛脑热,擦损外伤等小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虽说是小病,但能得到治疗和解决,也大大方便了村民。因而,村民十分敬重“赤脚医生”,都认为他们是村里的大知识分子,是救命恩人。

“赤脚医生”没有工资,有的只是以生产队记工分代酬。他们白天要参加生产队劳动,夜晚还要挑灯自学医学知识。当年,由于贫穷落后,“赤脚医生”的医疗设备就是一个药箱、几瓶普通的药片,一支针管,几块纱布。装备虽然简陋,但那时的“赤脚医生”,却是尽职尽责,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服务。

“那时交通不便,给乡亲看病,俺都是随叫随到。不管是冬天下大雪,还是夏天下大雨,只要有人敲门,俺从被窝里爬起来背起药箱就走。蹚水过河,翻山越岭,一路上心里就想着赶紧去看病救人。有一回,大半夜有人来敲门,咚咚咚的敲门声,十分急促。我被惊醒后,赶紧穿上棉衣棉裤去开门。来人还没开言,就哭了起来。原来他家刚添的男孩子发高烧。我背起药箱子,拉着他,急忙朝他家跑。到家一看,哎呀,那个月子孩儿(婴儿)瘦得皮包骨头,我只好掂起他屁股上的肉皮儿,往里面打针,针还没有打完,屁股上起了一个大疙瘩。这孩子命大,竟然被救活了,现在只要一见面,就拉住手说是我救了他的命。”50多年过去了,说起出诊时的点滴往事,张海江老人十分动情。

当年在公社卫生院培训结束后,他们每人发了一个印有红十字标志的保健箱子和一个红塑料封皮的乡村医生证。随着岁月的流逝,多数人的药箱遭到毁坏已不复存在,有些人的乡村医生证不慎遗失再也无法复制。2012年5月,汝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为切实做好65周岁以上乡村医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曾专门下发通知。通知中关于对象界定、认定依据、组织实施、认定程序等均作出明确规定。当时这个通知,对于张海江这些“赤脚医生”,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了他们的心田。因为他们中的多数人,身居农村,没有收入,随着年龄渐长、健康不再,太需要一份生活补助。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无法提供乡村医生证,他们无缘领取政府发放的乡村医生生活补助。

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当年照片上的43个人,现在第二排中的大多数已不在世了。“这些年,从电视里看到大家都在搞同学、战友聚会,我受到了启发。50多年过去了,我的那些同伴们,他们咋样了?过得好不好呢?”看着照片一张张曾经熟悉的面庞,回想起当“赤脚医生”的激情岁月,一个强烈的愿望在张海江心头萌生了——一定要找到这些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说起搞这个聚会的初衷,张海江陷入了一片深情之中。于是凭借这张合影照,历时两年多,张海江逐一打听、寻找一起战斗过的“赤脚医生”战友。

从2013年开始,只要见到大峪老乡或朋友,张海江就打听照片上的伙伴,期望能得知他们的状况。为了找到照片上的人,张海江动用了很多关系,联系了很多人,跑了很多路。“寻找这些人费了不少周折,有时听到照片上这些人的消息,就赶紧到大峪寻找,但赶去之后,往往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累,咱不怕;费事,咱也不怕。怕的是被人误解。”张海江说,由于有的伙伴年事已高,没有电话,辗转给其家人打电话,人家起初并不理解。

皇天不负有心人,到2015年5月,张海江终于联系到了照片上的19名“赤脚医生”战友,细心的他把聚会的日子定在了一个“黄道吉日”:当月的14日(农历三月二十六)。还让孝顺的儿女们帮助早早订下一家地理位置显著的饭店,并请来摄影师,帮助他们拍下50年后再聚首的合影。

当年风华正茂的“赤脚医生”,如今已眼花耳背、步履蹒跚,有的因生活压力,竟然弯腰驼背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老友相见,喜笑颜开。追忆往事,感慨万分。临别时,他们约定,珍惜有限的时光,以后每年都要聚会一次,聚会的时间就定在每年的春天。宴会快结束时,参加聚会的老战友们悄悄商量,聚会的费用大家每人都出一份。张海江听见了,佯装生气:“谁再说这话,明年我不叫他参加聚会了!有生之年,还能相聚,还有啥比这更宝贵的呢?以后咱们聚会的费用我一人全包了!”

今年3月30日是“赤脚医生”们第三次聚会的日子。不巧的是,头一天晚上开始下雨。张海江有点担心,他怕因为下雨出行不便,有的“战友”会缺席。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些腿脚已不灵便的“战友”,竟然一个也不少地陆续赶来了。他们说:为了这场聚会,我们都盼了一年了!

当年照片上年龄最小的、穿着碎花上衣的16岁的梁莲花,现在已是满头华发了。她说:“家里事情多,平时出不来,今天来参加这个聚会,全家人都支持。现在我们都老了,可是一聚到一起,我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候。”

铭记美好记忆,回首往事无憾。“赤脚医生”,一生泯灭不掉的情怀!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5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