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女村医杨晓丹20年坚守大山深处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每日打卡> 大纲教材>

到洼泥甸子村卫生所采访村医杨晓丹,还没坐稳,但见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大娘手拿卷尺颤巍巍地走进来,二话不说就围着杨晓丹坐的椅子量了起来。杨晓丹连忙站起来问:“郑大娘,您老这是做什么?”“俺看这椅子太凉了,想给你做个坐垫,但不知道尺寸……”

洼泥甸子村是辽宁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北部古城镇的一个偏远山村,今年39岁的杨晓丹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家中世代都是普通的山区农民。杨晓丹至今清楚地记得9岁时那个寒冷的冬日晚上,家对面村卫生所送来了一个因夫妻纠纷喝农药自杀的农妇,村医给农妇灌肠吃药,终于把她抢救过来。那一幕,杨晓丹永远也忘不掉,也是从那时起她立誓长大后也要做一名村医。带着这样的愿望,她考取了本溪卫校,毕业后便回到村里,当起了村医,而且一干就是20年。

“村里有糖尿病患者73人,60岁以上老人300多人,有心脑血管病的100多人,老年常见病的160多人……”在杨晓丹心里,装着一本村民常见病的病历,自打当上村医后,她便成了全村532户、2000多名父老乡亲的“健康保姆”。没有节假日,没有固定饭点。她一年接诊7000多人次,其中有200多次是在病人家中现场救治,只要村民需要,每一户百姓的家都能成为她的诊室。村里每一位病人什么时候吃药、什么时候需要复检,她都一清二楚。

过去,由于山村医疗水平低,一般小孩得病了因为血管细很难扎上针,大多要送到40公里外的县医院治疗,很容易造成病情延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为了实现患儿村内治疗,杨晓丹特制了一个仿真胳膊布袋,每天有空就练习静脉输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她终于掌握了为患儿扎输液针的要领,从此,村里孩子得病再也不用送县医院了。

近几年,洼泥甸子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发展香菇生产,每户每年平均都能收入6万元以上。与此相比,杨晓丹每月1600元的村医收入,真算是拖了村里“后腿”。一些亲戚朋友都劝她:“种蘑菇一年比你干医生三年挣得还多,别干这行了。”可杨晓丹却从不听劝,她私下里曾对丈夫说过:“为乡亲们治病是我的初心,希望你能支持我干一辈子。”

人们说医生不光要有医者之术,还要有仁者之心。杨晓丹就是这样,在辽东大山深处,她用医德、医术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村医的责任和使命。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5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