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洪泽湖西岸,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半城镇。西周时古徐国曾建都于此,南北朝时因古徐城墙犹存少半,始称半城。目前,全镇人口大多从事水产养殖业,不少渔民更是举家常年居住在烟波浩渺的洪泽湖水面上。
李绍友,是该镇濉河村卫生室村医,他家祖祖辈辈都是漂在水上、靠水吃水的“水上漂”(渔民的旧称)。他退伍回乡,毅然放弃了城里的优越工作,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家当村医,将卫生室建在船上,无怨无悔地守护着周边渔民的健康,寒来暑往30多年,救治当地渔民和周边群众,他所在的濉河村卫生室是宿迁目前唯一一个漂在水上的村卫生室,他本人也是宿迁市洪泽湖区域内唯一一名水上村医。
李绍友1962年生于洪泽湖上一个渔民家庭,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妹妹。李绍友自小在水上生活,捉鱼摸虾、驾船游泳等渔民“水上功夫”样样精通。到了上学年龄就和小伙伴一起进了水上船头学校,天资聪颖的他一年级只读三天,就跳到二年级,二年级也仅读一周,后跳读三年级,7年后初中毕业。三年级时就偏爱上了医学知识,看了不少医学书籍,小小年纪谈起健康、看病方面知识是头头是道,同学们都戏称他为李医生,他也很享受这个“封号”,并经常一本正经地向别人描绘自己的远大理想:成为一名精通医术的好医生,精心守护家乡渔民的健康。 初中毕业后两个月,1982年的秋天,李绍友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驻守河北省隆化县,当时部队开展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化”建设,集训3个月结束后,组织上安排他去卫教队培训学习,一年学习结束后分在师部医院当了一名卫生员。那时部队医院对地方开放,看病不要钱,老百姓过来看病的很多,他学的专业是内科,一边学习一边实习,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卫生员。
1986年秋天,李绍友退伍回乡,泗洪县军转安置办将其安置在泗洪县人民医院,那时,进城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农民对城里人都高看一眼。但他没有眼红,他心想着水上的乡亲们,只想为乡亲们看病,少让乡亲们看病来回跑。他毅然放弃了城里的优越工作,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家当村医,将卫生室建在船上。那时湖上没有医生,渔民要是生病,小病就坚持着,大病就拖着,拖到实在不行了,才上岸看病,因为划船进出,来回极不方便。许多渔民是小病拖成了大病,有的最后连命都拖没了。遇上夜间生病进出湖,安全隐患也很大。
渔民李广志外孙膀子脱臼,夜里上岸就医,路上翻车,导致全家五口人全部受伤。渔民闫家明的小孙子半夜发热,上岸就医,半路上同样出车祸,四人摔在四下,互相看不见人,仅医药费花去10多万元。
李绍友看到这些,记在心里,更加坚定了他用自己的医术为乡亲们看病、尽量减少乡亲们来回奔波劳碌之苦的决心和信心。
有一天,黄兰美老人胃病发作,痛得打滚,他接到通知后,立即上门,初步诊断为胃穿孔,随即进行输液缓解治疗,然后安排胡成全家的快艇迅速送其上岸送到半城镇医院,经B超显示,他的诊断十分正确,随后转泗洪县人民医院予以手术治疗,手术后,老人又健康生活了10余年,70多岁才过世。
有一次,王玉杰老人突发脑血栓,当时已经不省人事,他接到通知后,驾驶小船火速上门,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到现场后立即进行抢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等病人恢复意识后,又陪同其家人坐船送其上岸,送至泗洪县人民医院,因抢救及时,生命得以转危为安,2013年,其因脑血栓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更别说自己来看病了,子女每天要进湖搞养殖劳作,他就每天上门为其挂水治疗,直到老人去世。
一年冬天,冰雪在地,湖面冰冻封湖,渔民王锦元的孩子半夜发热,高烧40度,别说来就诊,就是来接他上门都不行,他们家的小木船无法破冰。他听后,二话没说,驾驶他的小铁皮船一边破冰一边前行,二里路足足用了近两个小时。给孩子打了退烧针,口服了退烧药,一直到孩子退烧,他这才放心返回,此时天已经大亮。
2011年夏天,渔民刘得富的叔叔因住在船洞里中暑,情况紧急,他火速赶到现场,和乡亲们一起将其抬出来,此时老人已经窒息昏迷,情况万分紧急,本来村卫生室抢救条件也有限,但已经来不及转院,他向刘得富说明情况,将尽最大努力进行抢救。他一边指挥人架起电风扇吹风,一边用水降温。挂水已经来不及,只能注射,40分钟后,病人抢救了过来,然后,他组织人送老人上岸转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抢救治疗,老人2015年以90多岁的高龄安详辞世。
又一年冬天的晚上六点多,湖面上已经漆黑一片,温度降到零下五六度,西北风呼啸,他接到一渔民电话,他发着高烧,需要出诊,李绍友驾驶小船摸黑顶风出诊。出诊刚回来,又接到另一渔民电话,他的孩子发热,李绍友拎起出诊箱再次出诊。到晚上九点多钟,李绍友第三次接渔民电话,又一孩子发烧,于是,他第三次出诊。第二天,经他治疗的一名渔民和两名孩子身体都痊愈了,而他自己则因一夜进进出出折腾三次,发烧40度,一星期才恢复,就这期间也没停止工作。
在李绍友救治的病人中,有本地渔民,也有水上流动的船民,他们或是跑运输经过这里,或是捕鱼路过,遇上头疼脑热的,全到他这里就诊,经常是看完病一摸口袋,糟了,钱没带,他呵呵一笑,没事,身体要紧,以后遇上再给。这以后时间就长了,没个准数,有的个把月遇上一次,有的三五月,有的甚至一年后遇上,他从不计较的,有的他自己都忘记了,人家送钱上门,说是一年前的某天某日,在这里看病的医药费。他还提醒人家,别是记错了呀。渔民说:“这哪能呢,你真是个大好人。
李绍友有几个日记本,本子中记载着很多笔欠账,其中较早的一笔还是2002年发生的,还有些记账本都因为在船上来来回回数次搬家都丢了。对此,李绍友也不着急,说丢了就算了,看病救助人,不是用钱能衡量的,有的时候遇上欠账人了,他从来也不主动提。
渔民在船上工作,整天逮鱼摸虾,张网捕鱼,船上船下忙碌,其中划伤情况最为普遍,有的时候一天要遇上七八位渔民划伤,来包扎缝合,只要不用药,像这些清洗包扎、缝合,他从不收钱,全部义务服务,在湖上30多年时间,仅此一项,就为渔民节约开支10多万元。渔民何继英老人,患肾病综合症,家庭生活困难,他每天坚持上门为其治疗,医疗费三年后才付清。
李绍友常说,他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在水上为渔民看病,爱人张贵娥功不可没,他专心行医,她操持家务,赡养老人,抚育小孩,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公公84岁、婆婆85岁去世,都是她一手操持。现在孩子大了,又有了小孙子,生活美满幸福,孩子多次要求他们上岸,在水上漂了一辈子,没穿过一件干净衣服,也没看过一个地方的景致,想让他们早点上岸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但他们放心不下水上的渔民,如今的水上村卫生室,没有别的医护人员,其他年轻人也不愿意来,生活辛苦,工作条件差,但他得坚持下去,否则渔民看病很不方便,离这里最近的穆墩岛村卫生室也有五公里,到半城镇卫生院则要20多里的水路,划船不方便,早早晚晚进出的安全也有隐患。
这么多年以来,李绍友专心看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爱人就帮着打下手,主要是接送病人,渔民不方便过来,她就驾船去接,接上船,看完病再送下船。
半城镇卫计服务中心主任张成一介绍,濉河村卫生室目前服务湖区杨老洼、南甸子、濉河村三个养殖捕捞点的渔民、湖上的养殖人员、湖上行船的流动人员,常住人口2000人左右,村卫生室的工作条件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与岸上还是不能比,但李绍友系军人出身,在部队锻炼养成听党话、服从指挥自觉性,执行力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几十年如一日,是湖上渔民的健康守护神。目前,群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全部执行到位,他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还是每一位渔民的家庭医生,随叫随到。
当年,村委班子民主直选,他高票当先村支书,但是考虑到村医没人做,奔小康,首先群众健康要达小康,支书能另选人,但村医不常有。所以,李绍友毅然婉拒村民和上级党组织的信任,表示,自己一心行医,守护着村民的健康,同样也是为人民服务。这个岗位更需要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工作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30多年来,李绍友立足基层一线,将毕生精力都奉献了湖区的渔民,深受渔民的爱戴,他的村卫生室,不仅仅是看病的地方,也是村里的议事厅,还是政策的宣传阵地。渔民身体上的疾病在这里得到医治,心头上的疙瘩在这里也同样得到疏导。这里人流量大,渔民没事时都喜欢来这里,说说新闻,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聊聊家常,渔民家常里短,其乐融融。
有趣的是,李绍友不但给人看病,还给人说媒,目前已经成功撮合了17对新人,都是湖上人家,如今他们都生活幸福和谐,和李绍友也经常走动,彼此亲如一家。
30多年来,1万多个日日夜夜,李绍友与大湖为伴,与渔民为伴,挎着他从部队带回来的帆布套着的小药箱,这只小药箱的帆布套早已经陈旧褪色,但李绍友的意志弥坚,挎着它,以船当脚,以桨为翅,飞翔在大湖之上,为渔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李绍友先后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村医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乡人大代表。
谈及未来,李绍友告诉笔者,只要水上渔民在一天,我就在一天,我就不上岸,我要最后一个上岸,上岸后,我还要做村医,继续为老百姓服务,即使将来我退休不能干了,不能开处方,我也要当健康宣传员,为乡亲们的健康防病做好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