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曾经的赤脚医生刘洋至今还扎根乡村给人治病

清晨,70多岁的刘洋先早早起床,便开始清扫一地的叶子,在这样的冬季,网兜客还以为是落叶,刘洋先说,这是他从山上采来的树叶,风干后,用来制药。

刘洋先曾是一名“赤脚医生”,这是上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开始出现的名词,为"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彼时,中国有102万名活跃在农村的“赤脚医生”,数量一度达到150多万名。1985年起,"赤脚医生"才逐渐消失。

刘洋先的家位于贵州绥阳县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那个特殊的年代,他和邻近几个村寨的一帮年轻人被物色为“赤脚医生”人选,其时,区医院派来了工作组,手把手对他们进行中、西医培训。一帮学员中,刘洋先因为祖传中医,有底子,学习起来如鱼得水而成为佼佼者。

正式成为“赤脚医生”后,刘洋先先后挽救了多人性命,其最为擅长的当数口腔的各种疾病。当地一位妇女口腔生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断肿大,竟至封喉,命悬一线,刘洋先获知后,背上医箱登门,在其喉部动刀,之后上药,短时间内就将该妇女治愈。

刘洋先说,那个年代,中国农村地区缺医少药,“赤脚医生”的出现,便是为了解此燃眉之急,所以那时候是允许赤脚医生做小手术的,当时发放的简陋设备中,还有一根银针,他扎银针的技术也是远近闻名,后来,随着“赤脚医生”退出历史舞台,他因文化程度低,没能“转正”跨入医疗行业,留在村中,成了一名懂医的农民,而当年的那根银针,也在疏于使用中丢失,此后,除了不再动刀扎针,用中草药给人治病,他却从未间断过。

他家中,时常备有中药,装于盆子里,看似不起眼,实则是治病的良药。有的中药,他晒干磨成面后,找来西药瓶装入其中,以便取用。为了向他学习风湿和坐骨神经的中医疗法,如今,当地穿白大袿的卫生人员还拜他为师。

还是在壮年时期,刘洋先的妻子便离他而去,两个子女成年后外出打工就在城里安家落户,刘洋先成了名符其实的留守老人。庆幸的是,除了听力不好,刘洋先的身体还很硬朗,肩挑背驮,无所不能。

无人可以依靠,刘洋先用自己的勤劳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网兜客前往采访时,其室内燃起的炉火让人倍觉温暖。一个人生活,他却喂了两头大肥猪,他说,一头用来自己食用,一头是给城里的两个子女准备的。这一年,又快过去了,他盼望着子女从远方归来团聚。

刘洋先居住的木房,已有近百年历史,虽然破旧,但在刘洋先的维护下,尚能居住。他说,木房冬暖夏凉,住起来更舒适。

现在的生活,除了下地干农活,便是上山采药给人治病,乍看,刘洋先还像过去的“赤脚医生”。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4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