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就是背着药箱,上山下乡,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为广大村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说话的是史元建,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一名主治医师。史元建出身农村,回忆起乡村医生,他的心里暖暖的。
从2017年11月27日起,34岁的史元建有了新的身份——文昌湖区商家镇冯家村卫生室“第一村医”。“自从进村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当好新时代的村医。”
待得住没暖气的屋子 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
1月9日上午8点50分,我们来到冯家村卫生室时,史元建早已进入工作状态。
70岁的村民何玉珍因为感冒、头疼前来就诊。听诊前,史元建一边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一边用双手来回搓着听诊器的听筒。在自己胳膊上试了下听筒的温度后,史元建才为老人听诊。经过检查诊断,老人此次持续头疼,除了感冒的原因,跟颈椎病有一定的关系。随后,史元建为老人制定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同时叮嘱老人枕头别太高,别太软,要垫在脖子上,平时要少吃盐。
给何玉珍老人诊疗完,史元建折回输液室,锄起一小锨炭放到了屋角的炭火炉里,又拿起一个饮料瓶灌上了温热的水,给正在输液的村民放到了手边。“村卫生室条件有限,前段时间采暖炉坏了还没来得及修,所以没有暖气,现在取暖只能靠这个炉子了。”史元建说,这段时间输液的村民很多,他担心村民们冻得坐不住,就和卫生室65岁的老乡医邢兰勤在输液室里生起了这个炭火炉。
“史大夫踏实!能干!咱村卫生室的办公条件没法和大医院比,有时候他趁病人不多的时候,在那冷屋子里帮我整理家庭医生签约、村民健康档案等资料,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我都冻得受不了,他也不说冷!”邢兰勤说,每次他这样说的时候,史元建总是憨憨地一笑:“我从小就抗冻,不怕冷。”
下得去 大集上查体开讲座 方便村民问诊
“史大夫,这个集打算讲点啥?”东岔村村民老解一边推门而入一边问史元建。老解说,史元建自从进了村,逢大集必赶:“史大夫和俺们赶的可不是一样的集。俺们是赶集买家用,他赶集是给俺们附近几个村的人查身体、讲知识的!不花一分钱还这么方便,现在史大夫开设的大集查体点,在俺们附近这几个村都出名了。大家来赶集的时候顺便可以量血压、测血糖,有啥小毛病顺道就问明白了。”
乡医邢兰勤说,村里不少老年人健康意识有点淡薄,不遇到头疼脑热一般不来卫生室,所以很多人即便已经患有慢性病仍不察觉。史元建进村后发现了这一点,因此除了平日里入户为村民检查身体,他想出了一个奇招:赶大集,摆摊设点为村民送服务!
“进村第二天就赶上了大集。村里的大集就在卫生室对面,很方便,我就搬张桌子坐在那里,来来往往的村民从这里走,停下脚步就能测个血糖量个血压,就是为了给村民们提供个便利。”史元建说,随着天气转冷,村民在外面测量血压穿脱衣服有点冷了,因此他又将赶大集的内容更换为了健康小讲座,村民赶大集时,有问题的走到他的“摊位”前,住下脚就能问,不耽误事。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冯家村与东岔村相邻,受条件所限,两村到目前为止一直共用一个村级卫生室,冯家村卫生室承担着两个村1100余名村民的“健康重担”,史元建也因此成了两个村的“第一村医”。不仅如此,附近相邻几个村的村民听说冯家村卫生室来了大医院的医生,也纷纷跑到这里来“赶大集看名医”。
入户过程中细心了解村民生活习惯
忙完卫生室的工作,史元建在邢兰勤的带领下,开始在村内进行随访。在66岁的村民解福祥家中,获悉老人曾患过脑血栓后,史元建为老人做了详细的听诊,并嘱咐老人按时吃药,定时量血压,勤查体,配合慢性病随访。在注意到桌上的一瓶白酒时,他询问老人是否喝酒。得到老人说有多年饮酒习惯的答复后,他又为老人讲解了过量饮酒对肝脏等身体脏器造成的危害。
“刚才听着有点心律不齐,得想办法让老人做个心电图。”从老人家里出来后,史元建和邢兰勤一边商讨着老人的病情,一边往下一户村民家中走去。途中,听邢兰勤说起村里有多位老人有长期饮酒的习惯时,史元建说:“那这个集,咱们就先讲讲过量饮酒的危害吧。这几天抽个时间去这几户老人家里看看,给他们排除下酒精肝的隐患。”
走访结束后,史元建回到村卫生室,立即给市第四人民医院领导打电话汇报:通过走访,发现不少村民非常需要进行全面查体,单靠问诊检查毕竟不够全面。
天渐暖时,医院的体检车就能来村里为村民们查体了。这项举措也是医院毛立亭院长来村卫生室慰问时就和村里商定好的,届时医院的健康体检车将开到村里,为村民进行全面的免费健康体检。
挂上电话,史元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其实我现在不单纯是自己在工作,我还代表着整个科室,代表着我们医院所有职工。出发前领导叮嘱我,有困难尽管提、有需要尽管说、有业务尽管找,整个医院就是我的后盾。”史元建说,他所在的市第四人民医院将会尽最大可能改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帮助村民便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