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张建文31年驻村行医成为乡亲们心中的健康守护神

“赤脚医生向阳花,人人见了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天涯。”这是上世纪70年代电影《红雨》插曲的一段歌词,折射出“赤脚医生”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他们身穿白大褂,肩背小药箱走村串户、问诊送药,守护着农村群众的健康。在文登区埠口港张家埠村也有这样一位“赤脚医生”。他31年驻村行医,无论谁有个头疼脑热的,他随叫随到,成为乡亲们心中的健康守护神。

早晨5点,张建文的卫生室就准点开门了。

张建文说,村里人都起得早,有的7点就得出去干活,要在这之前打完吊瓶,所以,他的卫生室一年到头都早早开门接诊。遇到特殊情况,他还要上门问诊。下冷家村一个村民昨天给他打电话,定的今天早晨5点给他打吊瓶,叮嘱别耽误了事。

张建文出诊的这名患者王女士今年已经70多岁了,患有肺气肿30多年,行动不大方便,这几年吃药打针多亏了张建文上门诊治。这两天患者感觉不舒服,张建文每天早晚两次上门为她打针。

王女士说,不管什么时候打电话定了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立马就来了。干了这么多年两个村的人都去找他,糙好不言自明。

像这样到患者家里为患者看病打针的情况,对张建文来说,再平常不过。不管谁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只要一个电话,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张建文都是随叫随到,从不耽搁。

刚回卫生室,药箱还没来得及放下,就有村民打来,说村里有人晕倒了,张建文赶紧跑到现场,在120急救车到来之前给患者做了及时处理。在乡亲们眼里,张建文就是他们的120.张家埠村村民张学信告诉记者,张建文有求必应,谁有个什么事,保证不管什么时候求他,晚上12点也好,冰天雪地的时候也好,保证有求必应。前年自己的腿有个地方不好不能走了,晚上睡觉睡到12点的时候痛得受不了了,老婆子上张建文家去拿的药,人家一样一样地介绍这样怎么吃、那样怎么吃,那天拿的药还是免费的。

忙完了手里的活儿,送走了上午最后一个打吊瓶的病人,张建文也不能闲下来,他要背着药箱挨家挨户地为老年人进行慢性病检查。张建文说,乡村医生不仅是村里的急救大夫,也是村民最鲜活的“健康档案”,乡亲们的既往病史、用药过敏史和家族病史,他都要详细记录,定期回访。

张家埠村村民张爱萍说,张建文大夫这个人真好的,挺负责任的,一个周来一趟来检查检查血糖、血压,有时候感觉真不好了,打个电话就来了。

一上午的时间,张建文通常要走访十几户人家。为了方便给村民看病,从1997年开始,张建文就骑上了摩托车,算是村里买摩托车最早的人。但是张建文家的摩托车报废频率也比别人高很多。这20年,他已经换了5辆摩托车,每辆车都行驶了近10万公里。

张建文告诉记者,平均四年用一辆,两年换个发动机,一个摩托车跟着两个发动机合适。后轱辘一年一个,前轱辘两年一个,油钱平均一个月就是300块钱,平均一天就是10块钱。

村路难行,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张建文现在骑的这辆摩托车是去年夏天刚买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伤痕累累了,连后视镜都摔掉了一个。

张建文说,前两天下雨,一个病号说是肚子疼,又恶心又吐,他骑车就去了,跑到那边山顶上,一个转弯儿,下雨天视线也不好,一抹脸一不小心摔在那儿,人滚了一身泥,裤子还磕碎了。

对于这些,张建文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

张建文说,干活上班还得骑车呢,这个事没有想法,为人民服务就得这个样,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张建文干乡村医生不仅贴车钱,给老人测血糖的试纸也是他自掏腰包,免费给村里老人使用的。遇见家庭困难的孤寡老人,张建文都是免费诊治,有的还要搭上药钱。从医这么多年,张建文累计为乡亲们免除的诊费能有5万多元。张建文说,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救治的对象都是乡里乡亲,他和患者之间,除了普通的医患关系,更多了一种乡情、亲情的牵绊。能为自家人做点事,他乐意。

张建文说,从小就在村里由这些老人看着自己长大的,现在他们老了,儿女有的也没有了,孤寡老人,孤苦伶仃的,能省就省点,能不要就不要他的,咱能动弹能挣,老人岁数越来越大了,失去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了,权当孝敬老人了。

下午卫生室的患者比较少,张建文就利用这段时间赶紧学习一两个小时,这是他多年来保持的习惯。张建文说,他从1986年就开始在村里行医,行医的时间越长,越觉得自己知识匮乏。为此,他自费订阅了十几种医学杂志,并先后自费到北京、南京学习针灸、小针刀、内科急救等诊疗技术。

张建文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学习永无止境,一不学就落后。尤其是医学,日新月异地更新太厉害了,你不学是不行的。自己不要求多了,一本杂志一篇文章对自己有用就行了。这就是他的学习宗旨。书就是每五年一换,每有了新版就买。

村里就医条件相对较差,很多病例能确诊但是缺乏医治条件。张建文出门行医最常带着的就是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这“老三件”,此外,还有一个独门法宝,就是一把针灸用的银针。就靠着这些最简单的仪器,他努力地守护者村民的第一道健康之门。

张建文说,针灸经济实惠、方便简练。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到别人家里出诊,如果肚子疼,胃肠痉挛,一扎干针,一针灸一会儿就好了,再配合药物,基本差不多就好了,也不要钱。

张家埠村村民初艳芬说,小孙子在这里的时候,感冒什么的都是找的他。人家但凡能不打吊瓶就是不让你打吊瓶,如果想开药吃,他也都说但凡是不吃药就不吃药。

行医31年,张建文也见识过不少疑难杂症。几年前有个被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到他的卫生室拿药,张建文诊断后发现病人的症状有些特殊。

张建文回忆,当时病人左卧左肺没有呼吸音,右卧右肺没有呼吸音,自己诊断是肿瘤,呼吸道气管有东西。到医院拍片子拍不出来,用气管镜一看,上长条状的肿瘤。

病人看病最怕的就是误诊,这件事后,张建文将自己遇到过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过敏等一些少见的病例整理成论文,先后在《中国优秀医务工作者文集》等医学刊物上发表。

张建文说,刊物上发表的都是他遇见过的比较特殊的病例。写出来,给同行提个醒,以后遇见这种病不至于误诊、误治。

一晃眼,到了晚上9点,张建文刚准备关门回家,电话响了。

电话里的这名患者,吃过晚饭突然肚子疼,上吐下泻,想让张建文去瞅瞅,张建文二话没说,拎着药箱就出了门。

张建文诊断是急性胃肠炎,问题不大。等患者打了针,症状缓解了,张建文才离开。

张建文说,这样的情况对他来说太常见了,在村里半夜两三点钟出夜诊很正常。

有一年大年三十,张建文一晚上出了5趟夜诊,不仅年夜饭没顾得吃,等回来的时候天都亮了。

张建文说,人命关天的事,你得有求必应。找你去肯定是有事,有急病,没有急病肯定不能半夜叫你,天黑了打电话让你来,人命关天就得随叫随到。

等张建文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妻子隋淑毅为他准备的菜都憋烂了。

也不怪妻子抱怨,在张家埠村,几乎所有村民的手机里都存有张建文的电话。赶上流感的时候,张建文的手机都成了村里的急救热线,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到处跑。家里、地里的活计全都扔给了妻子。

隋淑毅说,有一回自己也不知是得了肾结石还是咋的,又呕又拉肚子,叫了好几遍也没叫得醒他。他的电话不管啥时候都在枕头边上,电话一响嗖一下就起来了,起来就给人家去治病了。回来还问自己是谁吐在盆里了,当时是真生气。

生气归生气,隋淑毅对丈夫其实更多的是心疼。

隋淑毅说,24小时别人随时叫随时到,白天还强点,就是晚上刚睡着了就有人打电话叫,有的时候病人身上痛,送个十粒八粒止痛片就得骑车跑一趟,三里二里路都要去。好天还强些,如果下大雪路也滑,雪深都要走着去,裤腿都有雪,到病人家里暖和就化了,等往回走就冻成冰了,这都是常事。

乡村医生承受的委屈和辛苦或许只有张建文自己才能体会,但是他却以苦为乐。

张建文说,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再苦再累是应该的,起码在农村里都用着,老百姓都用着自己。有些疑难杂症一诊断透了,和医院一样,老百姓上医院回来说你诊断的和医院一样,用药也一样,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31载风雨行医路,张建文将自己的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基层卫生事业,用自己的坚守和真诚无私的奉献守护着百姓健康,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一名乡村医生的良好医德和朴素情怀。他说,只要老百姓需要他,只要他还能干得动,他就永远是一名随叫随到、尽职尽责的乡村医生,在守护乡亲健康的岗位上干一辈子。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5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