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窝洞的G.V.Black分类概述,医学教育网编辑将整理的资料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想要了解的人提供参考。
根据龋损所在牙面的部位,从治疗的观点出发,1908年G.V.Black将窝洞分为5类,广泛应用,被称为窝洞的G.V.Black分类法:
Ⅰ类洞:为发生于所有牙齿的发育窝、沟内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称为Ⅰ类洞。包括磨牙(牙合)面窝沟洞、磨牙颊(舌)面的颊(舌)沟洞、前磨牙的(牙合)面窝沟洞、上前牙的腭面窝沟洞。以磨(牙合)面洞最具典型性。
Ⅱ类洞:为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称为Ⅱ类洞。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邻面洞、邻(牙合)面洞和邻颊(舌)面洞,以磨牙邻(牙合)面洞为典型代表。
Ⅲ类洞:为发生于前牙邻面未损伤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称为Ⅲ类洞。包括切牙、尖牙的邻面洞、邻腭(舌)面洞、邻唇面洞。以切牙的邻腭面洞为典型代表。
Ⅳ类洞:为发生于前牙邻面并损伤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唇、邻腭(舌)面洞。目前,Ⅳ类洞含义已延伸,包括因牙外伤引起切角缺损的洞。
V类洞:为发生于所有牙齿的颊(唇)、舌(腭)面近龈1/3牙面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窝洞的G.V.Black分类概述”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对想要了解相关问题的人提供参考,更多口腔知识,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口腔医学知识栏目。
【推荐】
【内部资料】2021年口腔助理医师备考手册之高频考点128条
@2021年口腔助理医师考生,口腔医师优惠活动进入倒计时!
2020口腔助理执业医师电子化注册常见问题及解答汇总
2020医师备考经历特辑——医路故事/经验/历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