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药物学
2015-01-29 17:46 来源:医学教育网
中兽医药物学:
提示:在哪能找到中兽医药物学?
回复: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信息如下,请参考!
中兽医药物学教案;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兽药学的发展;目的要求;掌握中兽医药物学及相关术语的概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教学时间分配;1学时;教学内容与要点;第一节古代药物学知识的起源和积累;一、基本概念:;中药:又称官药、国药,它是指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草药:它是中药的一部分,习惯上是指广泛流传在民间。
中兽医药物学教案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兽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掌握中兽医药物学及相关术语的概念。了解中兽药的起源和中兽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中兽药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的学术价值。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分配1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点
第一节古代药物学知识的起源和积累
一、基本概念:
中药:又称官药、国药,它是指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发现、制备,用以防病治病的一部分天然药及其加工品。自清末西医药传入我国以后,为了表示区别,人们则将传统的药物称为中药,将传统的医学称为中医。
草药:它是中药的一部分,习惯上是指广泛流传在民间,而在正规医院中应用尚不太普遍,多为民间或草医随采随用,不需特殊加工处理的植物药。草药一词始于宋代,到了清代才普及。
天然药物:指具有药用价值或药用有效成分的,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在内的自然药物。民族药:指具有本民族的医药思想和文化特色的药物,如藏药,蒙药。
本草:我国古代八药物称为“本草”。
《神农本草经序》“本草一名始见于汉书”、“诸药以草为本”。五代韩宝昇《蜀本药》“按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言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药最众也”。
古代在运用药物中,植物占绝大部分,由于采集方便,使用更加方便,人们相沿八药物叫做本草,把记录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国医学的中药组成部分。
二。中药的起源:
原始时代初期,生产力及其低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斗争中是共同采集,成群出猎,共同消费得来的食物,过着一种“饥即求食,饱即弃余”的生活,就在他们采集野果、种籽和挖取植物根茎的过程中,由于饥不择食,自然会误食,某些有毒的药物,发生呕吐、腹泻、便秘、昏迷、甚至死亡等情况,如大黄致腹泻,瓜蒂致呕吐,柿子致便秘当然,有时也会因为偶然吃了某些食物,又使这些症状消失。如大黄致腹泻食乌梅愈,瓜蒂致呕吐食桔皮愈,柿子致便秘食蜂蜜愈。
人们通过这样无数次的尝试和长期的经验积累,才逐渐认识了哪些药物对人体有害,哪些植物对人体有益,进而有意识的加以利用,这样就形成了早期的药物疗法。药物的起源两种学说:一是原始畜牧业时期的代表伏羲氏,《帝王世纪》:“伏羲氏……乃尝味百草而制九针,以拯天柱焉”。二是原始农业时期的代表神农氏,《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这些记载都生动的反映了人们认识药物的实践过程,对动、植物的治疗作用的认识就是药物知识的起源。
三。中药的学术发展成就
中药的发展始终贯穿于历史各朝代:夏、商、周、春秋、秦、汉、三国、东晋、西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
商时期(公元前21-11世纪)发明了青铜器,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医药亦有发展,已发现已有一百余种药物。
周朝(公元前11-2世纪)遇有铁器的应用,促进了农业发展,那时的医事分为“疾医”“疡医”“食医”“兽医”。这时的药物已发展到两百多种。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中药学已具雏形,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与东汉末年(公元二世纪)本书是现存最早的人蓄通用的药学专著。该书共三卷,收载药物365种,有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主治病记170余种。根据药物毒性的强弱及用药的目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补虚。中品120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治病。下品125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有毒。
《神农本草经》的贡献:
A、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性专著。
B、创立了药物学最早、最原始的分类方法。
C、载药365种,绝大部分是正确的。
D、系统的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的药用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书中收载的水银、雄黄,比阿拉伯、印度早800年,比欧洲早1000多年用作医药。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1年)
北魏末年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畜牧兽医科学成就,收载兽医药方40余首。
梁代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收集整理历代用药经验写成《神农本草经集注》收载药物730种。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七类。
本书的贡献:
A、是我国魏晋以来三百余年间药物学发展的总结,为我国第二部药物学专著。
B、对药物的产地、采制、加工及鉴别的记述比《本经》详细。
C、首次提出了药物的产地、采集加工与药物疗效有密切关系。
D、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方法。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由李绩、苏敬等人主持编写的《新修本草》即《唐本草》。收载国产和外国输入药物共844种。分玉石、草、木、人、兽、虫、鱼、果、米食、菜等十一类。对道地实物标本进行了描绘,收集了民间药物,修改了内容有错误的记载,介绍了药物的性味、产地、功效、主治等,内容丰富,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本书的贡献:A、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家性药典,(659年),比欧洲纽伦堡药典早883年。(药典是一个国家规定药品及其制剂标准和规格的法典,是由政府组织编纂和颁布实行的,具法律的约束力)。
B、首创世界药物学图文对照的先例。
C、反映了唐代药物学方面的高度成就,对世界药物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六)宋代(公元960-1279年)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由刘翰、马志等9人由政府组织在《唐本草》基础修编成《开宝本草》载药983种。新增139种。
宋元丰五年(1082壬戌)由唐慎微在《嘉祐本草》(1082种)和《图经本草》(780种)的基础上合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收载1558种。新增476种。
(七)元代(公元1279-1366年)著名兽医卞宝著有《痊骥通玄论》一书。共收载药物250种。收载药方112个。是我国最早的兽医中药篇。
(八)明代(公元1368-1644年)我国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他长期深入民间,亲身实践,毕生从事药物研究,历30年,将自宋《证类本草》刊行以来长达500年尚未整理的药物学进行全面整理,吸收了大量民间药和外来药写成《本
草纲目》。该书于1593年出版。于十七世纪传到国外。目前有七种以上文字的译本流行,对世界药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其内容:52卷,16部,62类,载药1892(+374),绘图1160,单方11096个,分十六部:木、火、土、金石、水、草、谷、果、菜、服部、虫、鳞、介、禽、兽、人。每味药物项下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
该书的贡献:A、总结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B、纠正了以往本草学中的错误。、
C、提出了古代药物学最先进的分类方法
D、系统的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专门收集了治畜病药60余种。E、纠正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
F、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达尔文“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G、辑录和保存了古代大量文献,参考1003家
明代万历年间,著名兽医喻本元、喻本亨合著兽医巨著《元亨疗马集》集中了历代兽医学精华,是我国古代兽医的代表作,该书收载药物522种,方剂445首,是目前学习古兽医最有价值的参考书。
(九)清代(公元1644-1911年)赵学敏对民间草药做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写成了《纲目拾遗》医学|教育网整理。全书共载药921种,共有716种是《本草纲目》未载药物,补充了《本草纲目》,丰富了中药学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