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沈阳医大二院历史

2015-11-26 15:06 来源:医学教育网

沈阳医大二院历史:

沈阳医大二院即盛京医院,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担着东北、华北和内蒙地区部分重症患者的会诊、急救和培干等多重任务。医院南湖院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滑翔院区位于沈阳市铁西区滑翔路,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8万平方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沈阳医大二院,是一所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数字化教学医院,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的沈北院区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大道,占地面积23.5万平方米。医院前身是由英国苏格兰教会于1883年在沈阳兴建的东北第一家西医院,即盛京施医院;1948年被中国医科大学接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69年迁至辽宁西部朝阳地区;1978年各医疗队陆续迁回沈阳;1980年经上级批准,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合并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三医院。2002年全面接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立滑翔院区;2003年建院120周年之际,恢复“沈阳医大二院”名称。

该医院现有职工4799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124人,教授、副教授585人;博士生导师106人,硕士生导师236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国家、省级正副主委和常委以上学术任职8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3人。医|学教育网整理医院设有二级诊疗科目25个,三级诊疗科目62个,医疗、医技科室94个,开放病床4368张,年门急诊量242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10.6万余人次,年手术量5.6万余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1天,资产总额超过26.3亿元。医院拥有各种先进的诊治设备5000余台(套),包括中国大陆地区首台256层螺旋CT、东北地区首台3.0T磁共振、64排CT、PET-CT、X线刀、直线加速器、3D-4D彩超、伽玛刀和共聚焦纤维电子内镜等。

百年史创——飘摇岁月中的坚强:

1883年成立一家号为“盛京施医院”的诊所正式成立——金发碧眼的洋人主刀,不用灵符,居然可以治好久不见天日的白内障患者,一时间百姓奔走相告——此次东北首家西医院的引进,无疑给闭关锁国的清廷,也给百多年前古中国闭塞的医疗界扎入了一剂猛药。

1915—1930年,盛京施医院不断壮大,全院共有医师40余人,全年完成门诊99487例次,手术4572例次,在东北地区已极具影响力。

1931年,9.18事变爆发,日寇侵华。在国人内心最为灰暗压抑的时刻,盛京医院用自己的勇敢和坚定,保有着那片哭泣大地上最后的仁心和学术灯火。抗战胜利后,学校更名为“辽宁医学院”,一系列日后名震四方的业界大师先后从这里走出——其中,我国结核病科奠基人之一,在我国较早采用气胸气腹等萎陷疗法治疗肺结核病的先驱刘同伦;我国眼科奠基人之一,“奉天医科大学”首位华人校长高文翰;著名病理学专家,首位中华医学会会长白希清;著名胸外科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吴英恺;著名外科专家,我国外科第一位女教授陈淑珍;以及党和国家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原中央卫生部副部长崔义田,都曾就读于此,日后学成报效,把盛京人的德艺普及天下,形成了如今盛京医院“门生故友遍天下”的美誉。

1948年,沈阳解放,次年6月,医院并入中国医科大学,进入了脱胎换骨的新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医院在小河沿地区逐渐步入蓬勃发展时期。

1955年在国内率先建立儿科系,实行24小时住院医生负责制,技术和服务水平闻名一时。

按照毛泽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精神,医院整体迁往朝阳地区。

1973年,得到省里批准,医院重新并入中国医科大学,恢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并将分散的科室全部迁回朝阳市内,流离失所的分家生涯结束了。文革结束后,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学术空气重新活跃起来,盛京人依靠耳鼻喉科杨式麟教授的喉癌实验室;骨科王怀甲教授的钛合金材料应用,再次跻身同行前列,春天的脚步,似乎为期不远了。

2003年,在建院120周年之际,医院恢复“盛京医院”名称,定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至此,步入强势发展的轨道。

2007年2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医院视察,对盛京医院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唯一定点医院。

2009年,盛京医院荣获卫生部“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并作为辽宁省卫生系统唯一一家省级大医院接受了卫生部行业作风建设监察,被辽宁省卫生厅特批,成为辽宁省“诚信服务杯”竞赛免检单位。辽宁省卫生厅将“辽宁省医院管理研究与培训中心”、“辽宁省护理人员培训中心”和“辽宁省涉外医疗服务中心”设立在医院。

2011年,医院被中央文明委授予了单位综合性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