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

2015-02-09 15:16 来源:医学教育网

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涉及经济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医学、药学以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应用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研究医药领域有关药物资源利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如何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以求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1986年,I'ownsend发表了一篇题为“Post Marketing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论文,其中描述了在这个新学科中开展学术研究的必要性,“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 这个术语才开始在文献中出现、并应用开来。1995年,国际药物经济学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oeconomics and Outcomes Research – ISPOR) 正式在美国成立,学会官方期刊《健康价值》(Value in Health)的影响因子高居全球所有“卫生经济、政策和管理”综合杂志门类的榜首。

这些成就标志了药物经济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学科在国际上得到高度关注和承认。澳大利亚、英国等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并应用于药品政策的决策和临床药物治疗的选择。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十几个欧美国家将药物经济学应用于国家药品定价管制,药品补偿或共付水平制定,用药目录和诊疗规范以及促进合理用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分别在1993年和1994年制定了自己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准则,

我国对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系统研究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标准,所以在有关政策及临床治疗决策中还未能将药物经济学作为一个科学的评价工具。但是,近年来,药物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在中国有了可喜的进展。其中,北京大学2003年成立了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教授任该中心主任,他是ISPOR亚太联合会主席及《健康价值》唯一的亚裔副主编;2005年复旦大学成立了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2006年6月《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正式创刊,刘国恩教授出任总编。所有的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让药物经济学这一个科学的评价工具能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应用,为卫生服务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药物经济学已经运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成为卫生事业发展中的热门研究对象。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